
改造后的國家體育館?!”本┦兄卮筠k供圖
中新網北京1月28日電 (記者 于立霄)北京2022年冬奧會及冬殘奧會冰球比賽場館國家體育館于1月28日完成首次制冰工作,目前已具備比賽測試條件。
據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城區(qū)場館建設處處長黃暉介紹,改造工程于2018年12月開始,2020年12月完工,歷時24個月。除對其主館進行改造增加相關功能外,還在其北側新建冰球訓練館,改建后場館總面積約9.8萬平方米,配置兩塊符合奧運賽事標準的冰球場地,冬奧會時一塊用于正式比賽,一塊用于賽前訓練熱身。
據冬奧組委國家體育館運行團隊冰球項目競賽主任段菊芳介紹,國家體育館采用環(huán)保型制冷劑于1月22日開始制冰,28日完成。在各方的配合下,經過5-7道施工工藝,歷時6天,圓滿完成2塊冰面的工作。

制冰專家在國家體育館進行制冰?!”本┦兄卮筠k供圖
來自美國的主制冰師、制冰專家尼爾森·多恩·莫法特介紹,目前國家體育館冰面狀況及制冷機組運轉良好,冰面質量已達到冬奧會的標準和要求。
為保證冰面質量,施工方對冰面下的混凝土結構層進行了“精心制作”。據中建二局三公司項目經理張樹明介紹,首先要保證冰面下結構層平整度達到±5毫米以內,這對于內含混凝土墊層、防潮層、保溫層、防水層、制冷管道層以及抗凍混凝土層等11層結構、接近1800平米的結構層來說是一次非常大的考驗。為確保誤差在±5毫米之內,項目引進瑞士激光攤鋪儀同時配合激光測距等監(jiān)測設備,對冰面結構層實行逐層校驗,隨時糾正,為高質量冰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據場館業(yè)主單位國家體育館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越介紹,此次場館改造還提升了整體觀賽環(huán)境,體育照明堪稱“全線定制版”,在不改變原有結構的情況下,通過電腦精準模擬,實現(xiàn)現(xiàn)場精準定位安裝,無需進行二次調試,一次即可達到設計要求,使得場地燈光能夠滿足冬奧會比賽要求。肉眼看去基本零光暈,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冰場圍板的反光影也能得到淡化。
為烘托現(xiàn)場氣氛、讓觀眾更加清晰地看到賽場情況,國家體育館在比賽場館中央增加了曲面斗屏,斗屏由四塊4.5米高,8米寬的超大LED曲面屏組成,內部又專門鑲嵌4塊寬2.5米、高1.5米小屏,形成了全方位的清晰視角,方便賽場裁判和運動員及時了解比賽信息,極大地提升了觀賽體驗。
改造后的國家體育館既可滿足賽時需要,也可轉換為花滑、短道速滑等多項賽事場地。同時場館具備冰場和夏季項目場地雙向轉換的能力。
未來,國家體育館除開展群眾冰雪活動以外,場館還將冰雪產業(yè)與文化、旅游、科技進行融合,搭建更加綜合、立體的產業(yè)鏈。(來源:中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