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還在為吳靜鈺無緣獎牌而嘆惜時,中國男子跆拳道卻有人正在創(chuàng)造歷史。中國選手趙帥在男子58公斤級比賽中以6比4戰(zhàn)勝對手獲得冠軍,這也是中國男子跆拳道歷史上第一枚奧運金牌。但誰曾想過,這位高舉國旗怒吼的90后小伙子,原來只是女隊隊員的陪練。不過,對于自己的陪練經歷,趙帥倒是看得很開,“陪練變成主力,然后拿到奧運會金牌,這只是一個過程。”
心聲 感謝陪練們 他們很辛苦
在昨天的比賽之前,更多人的目光聚焦在吳靜鈺身上,而當趙帥拿到金牌的時候,才漸漸有人意識到,中國男子跆拳道的歷史被改寫了。
“心情非常激動,感謝我的團隊,我們是個英雄的團隊,”趙帥說,“感謝團隊里的教練和領導,特別要感謝陪練們,他們非常辛苦。我是來自江蘇的運動員,感謝江蘇的團隊。感謝每個支持我的人,關注我的人,感謝他們每個人。”
這是21歲的趙帥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在此之前,趙帥的最好成績是2015年世錦賽58公斤級的第三名;2014年仁川亞運會,他在最后5秒僅以一分之差負于該級別冠軍獲得第五名。而在2009年剛進入江蘇省跆拳道隊時,他只是女隊隊員張華的一名陪練。
“當陪練只是一個過程,并沒有什么不好,再變成主力,然后拿到奧運會金牌,這只是一個過程,其實是一樣的。”趙帥說。
制勝 場上靠智慧 場下靠勤奮
回顧里約之行,趙帥表現(xiàn)不俗。他先是在16強賽中以7比3戰(zhàn)勝西班牙選手托爾托薩·卡布雷拉;隨后又在1/4決賽中以8比1擊敗摩洛哥選手哈加米;半決賽上,趙帥又以9比4淘汰墨西哥選手納瓦羅·瓦爾德茲,一路闖入決賽。
回憶奪冠之旅,趙帥認為,自己贏在愛動腦子,“我沒有絕對實力,我能做的就是放平心態(tài)去拼每一場,但不是蠻拼,是用智慧去拼。”
趙帥的成功離不開他的韓國教練金榮稹。“趙帥剛來到國家隊的時候還是一名陪練,他是憑著日復一日的努力訓練、逐漸提高,才來到奧運會這個位置上的,最終他拿到了這枚金牌。”金榮稹說。
一路走來,趙帥的改變金榮稹看在眼里。金榮稹認為,趙帥連續(xù)取勝得益于系統(tǒng)的訓練,“我們有很系統(tǒng)的訓練,今天趙帥的發(fā)揮,顯示了平時訓練的成效。另外,整個跆拳道隊的團隊精神也非常重要。”
花邊 女友是隊友 名叫鄭姝音
已經奪冠的趙帥接下來還有一個任務,那就是去給女隊當陪練。據悉,他的女友也是跆拳道運動員,而且馬上也要迎來自己奧運會的比賽,她就是67公斤級的鄭姝音。
為了支持趙帥比賽,鄭姝音忙前忙后,“她照顧我很辛苦,飲食這些事情都是她在弄的。”趙帥說,兩個人在一起更多的時候是相互鼓勵,“我希望她能取得好成績,我們會相互鼓勵對方,有時候她的成績比我好,有時候我的成績好一點,我們都會彼此激勵。”
昨天的比賽結束后,趙帥在混采區(qū)接受采訪,鄭姝音就在不遠處靜靜地看著,當被問到兩人何時確定戀情時,這個1米88的大男生卻突然害羞了起來。
兩天之后,鄭姝音就將出戰(zhàn)女子67公斤級比賽,另外,趙帥的隊友喬森也將出戰(zhàn)男子80公斤級的比賽。趙帥說,自己雖然已經完成比賽了,但后邊也要為隊友們出一份力,“后面的比賽,我要為他們服務好,全力做好他們的陪練,幫助他們在賽場取得更好的成績。”
■對話·劉哮波
他是個踏實的小老弟
在趙帥創(chuàng)歷史奪金之前,中國男子跆拳道只有兩位選手拿到過銅牌:朱國曾經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奪得男子80公斤級銅牌,劉哮波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奪得男子80公斤級銅牌。趙帥這次拿到金牌,完成了幾代中國男子跆拳道人的夢想。賽后,記者第一時間連線了趙帥的前輩劉哮波。
京華時報:你看比賽了嗎?覺得趙帥取勝的關鍵是什么?
劉哮波:看了,太牛了!他在58公斤有很大優(yōu)勢:第一,他身高1.88米,技戰(zhàn)術素養(yǎng)和擊頭能力非常強;第二,他的心理穩(wěn)定性很好,之前比賽都有所表現(xiàn);第三,韓國教練技戰(zhàn)術運用得當,金教練在各方面的經驗都非常豐富。
京華時報:趙帥私下里是一個怎樣的人?
劉哮波:他是一個很踏實的小老弟。世錦賽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他是那種能在房間角落里一直默默無聞坐著的人。我們這些老大哥都把希望寄托在他和喬森身上,因為有一個情懷在里面。
京華時報:趙帥的奪金,可不可以說是幫助你完成了心愿?
劉哮波:我太高興了,因為這個項目必須有人傳承。我們已經到了一個傳承的極限,他們和我們都是以前人的腳步作為基石,大家都是踩著石頭過河的人,但誰過去了是很重要的事。雖然他拿了冠軍是他自己的事情,但這對于中國男子跆拳道的發(fā)展,以及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包括對中國的跆拳道市場的發(fā)展,都能起到非常重要和積極的作用。
京華時報:早些時候吳靜鈺被淘汰了,你有什么對她說的嗎?
劉哮波:在我心里她永遠是特別棒的運動員,永遠都是英雄。這一次不管她拿不拿得到金牌,她的使命都在拿到第一次奧運冠軍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那之后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對于這個項目的責任。她一直很勤奮努力,也為跆拳道做了很多很多。
文\京華時報里約特派記者 鄭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