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清談 直播 彈幕 VR
王珮瑜清音會讓京劇不再“老生常談”
武漢晚報訊 以年輕的方式推廣京劇,著名女老生王珮瑜無疑是走得最遠的那一個。去年,她時隔7年再度來漢演出,就引發(fā)新老戲迷追捧。13日,王珮瑜將再度來漢,在武漢劇院帶來《老生常談—王珮瑜京劇清音會》。題為“老生常談”,這場清音會從內(nèi)容到形式卻絕非“老生常談”。不僅將演繹譚余一脈的骨子老戲,還將融入清談、直播、彈幕、VR等元素。
清音會的概念來源于清末民初的“清音桌”,是當時一些京劇名家和名票的獨特演出方式。與大劇場戲曲演出不同,清音會為清唱、不扮戲、不著戲服、依現(xiàn)場情況定制戲碼。王珮瑜京劇清音會不僅受“清音桌文化”的影響,也有其更個人符號的含義在內(nèi),即“清談+演唱”的小型沙龍式演唱會。
“對于外行,我們要做的就是把京劇展示給他們看。告訴他們,除了流行音樂、網(wǎng)游、偶像劇,世界上還有一種東西是京劇。我們做好足夠的藝術(shù)導賞,讓他們自己決定要不要喜歡。”此次京劇清音會,王珮瑜將演繹譚余一脈最有代表性的八出傳統(tǒng)骨子老戲《定軍山》《賣馬》《朱砂痣》《魚藏劍》《捉放曹》《洪羊洞》《失空斬》《四郎探母》的主要唱段。演出中,舞臺上僅一桌一椅、長衫樂隊、筆墨茶壺,王珮瑜將對清音會緣起、老生藝術(shù)發(fā)展史、京劇聲腔板式等進行講解。
清音會還引入了直播、彈幕等元素,觀眾可以看到演員在后臺化妝、扮戲的直播,并進行互動,也可以通過彈幕將自己的評價傳送到屏幕上,甚至嘗試用VR進行京劇全景展示。(記者 萬旭明 通訊員 滑凌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