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我一生的道路。”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名作《未選擇的路》是電影《未擇之路》的片名由來,也是該片想要傳達的一大主題:一個選擇有可能改變人一生的命運。該片由新人導演唐高鵬執(zhí)導,王學兵、馬伊琍、朱耕佑等主演,今天正式登上大銀幕。 這部公路片的故事發(fā)生在河西走廊,聚焦茫?;哪幸蝗菏б庵?。電影的最初靈感來源于唐高鵬現(xiàn)實生活中的困境。當時他正處在失戀的低谷中,與身邊朋友交流時發(fā)現(xiàn),原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難題,有的遭遇成長挫敗,有的面臨重大抉擇,還有的要適應人生新角色。這時,一幅畫面突然出現(xiàn)在他的腦海中:一個失意的中年男人加上一個有某種缺失的孩子,兩人沿著戈壁公路漫游。很長一段時間里,這一畫面一直揮之不去,他開始各種聯(lián)想和創(chuàng)作。 因為故事發(fā)生在西北,唐高鵬還和該片另一位編劇岳小軍一起去河西走廊采風了一個月。西北戈壁灘空曠的自然環(huán)境,讓他有更多的時間與自我相處,傾聽內心喧囂,也定下了全片詩意現(xiàn)實主義的美學基調。“河西走廊苦澀的環(huán)境非常適合這個故事,符合人跟環(huán)境搏斗后精疲力盡的狀態(tài)。那些旅游雜志、風光明信片里壯美的自然奇觀我們一律不拍,因為人只有在具體環(huán)境中才能存在。”唐高鵬說。 片中的男主角二勇,是生活中一個不折不扣的失敗者。妻子早就與他離婚,他卻一直幻想復合;借高利貸養(yǎng)了一批鴕鳥,卻被逃竄的鴕鳥搞得狼狽不堪;幫忙看著債主帶來的孩子尕娃,卻踏上了一場不知歸期的公路冒險。二勇就像那些被生活虐待的小人物一樣,有懦弱、粗暴等缺點,卻在遇到尕娃后,內心溫情柔軟的一面被喚醒。隨后,這一大一小遇到憂郁暴躁的女卡車司機小眉,穿越戈壁三天兩夜的旅程,讓三個同樣孤獨的人度過了一段恍若家人的時光。 飾演二勇的王學兵全程講西北方言,飾演小眉的馬伊琍不施粉黛,蓬頭垢面示人,最讓人眼前一亮的小演員朱耕佑,則是唐高鵬從一萬多名孩子中篩選出來的。找演員時,他希望這個孩子不是靠表演,而是自身形象和性格就與角色契合,他還格外強調,不想找有表演經(jīng)驗的孩子。朱耕佑的天真與木訥,讓他得到了尕娃這一角色。拍攝時,唐高鵬從沒給他看過劇本,只需給他口述一下大致場景和臺詞,他馬上就能給出自然而準確的反應,還常常帶給唐高鵬驚喜。 唐高鵬說,希望影片能讓那些在生活中受到挫敗的人產生一些共鳴,“就像契訶夫的《三姐妹》里說的那樣,生活雖然艱難,但值得去過。如果這部電影能夠讓大家在看過之后加深對他人的理解,拓寬對疼痛的感受,就足夠了。” | 
 
																“孩子大了怎么辦?”始終牽動著身心障礙孩子家長的心!家長們在為孩子執(zhí)著尋求,特別邀請到臺灣著名社工專家林美專老師來做專場分享會。 2018年9月8日下午,雖然遇到了繁忙的“98”,雖然下起了大雨,都沒能攔阻家長們執(zhí)著尋求之心!在匯城商業(yè)中心四樓,廈門小蝸牛趾印計劃大齡養(y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