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6月28日電 電影頻道《今日影評•表演者言》第二季已于6月6日起正式登陸CCTV6電影頻道晚十點檔。6月28日,表演者黃覺將做客《今日影評•表演者言》與演員周迅共同丈量表演的尺寸,共話進退之度。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是詮釋本期《今日影評•表演者言》表演品格的核心詩句。黃覺的整個演藝生涯都充滿了無心插柳的隨性,2002年,在好友周迅的推薦下,他出演了人生第一部電影《戀愛中的寶貝》,作為非科班出身的他,從此開啟了表演之路,之后又憑借《蕭紅》《傾城》等影片在業(yè)內(nèi)備受好評,日漸成為文藝片導演最愛的表演者,在這個販賣焦慮,人人都惜時如金的年代。黃覺依然有條不紊的繼續(xù)著自己的人生節(jié)奏,以“退”為進。

黃覺
“第一次拍戲像死過一次一樣” 黃覺還夠不上“演員”的稱呼
“我對于演員這個職業(yè)是最在乎的,我覺得,我還夠不上這個稱呼。”黃覺在節(jié)目中解釋自己的微博認證中為何沒有“演員”二字。他坦言自己對于表演“越來越產(chǎn)生敬畏感了。”這種敬畏感與儀式感也體現(xiàn)在拍攝過程中,“只有導演說開機,我才能全情投入,這是一個非常有儀式感的東西,就說你說開機,我就可以投入,沒有機器我前面就看不到路了,就茫然一片。”周迅表示認同,“不開拍,我也沒辦法演。”
非科班出身的他認為自己的天性沒有被解放開。第一次拍戲時,“我就想掙那三萬塊錢。”黃覺透露拍攝《戀愛中的寶貝》其實是為了賺錢買電腦,那樣就可以更好的做音樂了,“那是我第一次拍戲,我也不知道應(yīng)該如何掌握表演的度,所以只能把我能做到的都給做出來。所以說,就拍完都跟死過一次一樣。”這一次獨特的表演體驗使得從未想過做演員的黃覺因為這次陰差陽錯走上了演員的道路。
60分鐘的長鏡頭3天拍完 表演是訓練出來的
“我們這是真長鏡頭,三天拍完。”黃覺拍畢贛新片《地球最后的夜晚》,有一個60分鐘的長鏡頭,這個長鏡頭不同于《鳥人》是后期制作出來的。“我們這是真長鏡頭,就是只要你錯,鏡頭就廢。”這對于演技要求無疑是相當高的。黃覺稱在這部戲中,他還花了非常多的心思去學臺詞,“每天睡醒,就開始拿出一本書,一本外國小說,就開始念,練到中午然后吃個午飯,然后去鍛煉,然后練完了,又開始練臺詞。”
黃覺坦言表演是一種訓練,他的方式,就是不停地去工作,不停地去任何環(huán)境、接任何角色、適應(yīng)任何性格,只要給到臺詞,一開機就能演,這是一種訓練。但是不能依靠這種訓練,因為有的導演需要的是“無痕”的表演方式,在《地球最后的夜晚》中,導演畢贛要求黃覺打碎表演的“訓練”,重塑表演方式。對此,周迅也深有同感,她表示多年的拍攝經(jīng)驗使她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表演方式,而最近在拍攝巖井俊二導演的戲時,卻需要將這種長期訓練出來的表演模式打碎。
表演需要掌握“度”,掌握“尺寸”,這些需要通過訓練來實現(xiàn)。而與此同時,也需要適時后退,在后退之路上更加全面的審視自己,掌握進退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