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從秦皇島站出發(fā)開往北京的高鐵上,一位身穿舊式軍裝的老人望著窗外,陷入沉思。
“這位志愿軍老戰(zhàn)士名叫張中,今年94歲了,你可以喊他張爺爺。”隨行的志愿者于連喜向一旁好奇的小孩介紹。
出生于河北省秦皇島市的張中,自幼家庭貧困。18歲那年,他參軍入伍,先后歷經(jīng)遼沈戰(zhàn)役、平津戰(zhàn)役、淮海戰(zhàn)役,并于1952年跟隨部隊入朝參戰(zhàn),退伍返鄉(xiāng)后,一直在家務農(nóng)。
2021年,當?shù)刂驹刚咴趯ぴL志愿軍老戰(zhàn)士過程中,與張中結緣。一次交談中,不善言辭的張中告訴志愿者:“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去北京看看毛主席,看看升國旗,還想去(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看看……”
聽到老人的心愿后,于連喜記在心底,并暗暗決定:“在老人身體允許的情況下,一定要盡早幫他完成心愿,不能留下遺憾!”
此后,于連喜多次同老人親屬商議,并尋求更多志愿者的幫助,確定了前往北京的方案。今年4月,老人終于踏上了圓夢之旅。
“張爺爺出站后,反復回頭看‘北京站’那幾個字。”于連喜說,一下火車站,老人顧不上休息,匆匆吃完飯,便迫不及待前往軍事博物館參觀。

張中在軍事博物館為參觀游客講解展板照片背后的故事。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進入展區(qū)后,老人堅持要拄拐步行參觀。他一邊聽解說員講解,一邊認認真真看著每一張照片和展品。每每看到熟悉的照片或者展品,他就結合自身經(jīng)歷同身邊人講述它們背后的故事。
“我爸平時沉默寡言,有時一天講不了一句話,今天在這里滔滔不絕。”老人大女兒感慨地說。
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展區(qū),老人明顯放緩了步伐。看到彭德懷司令員的照片時,他激動又驕傲地對身邊人說:“彭德懷,抗美援朝總指揮,我是他的兵!”
看到楊根思、黃繼光等志愿軍烈士的照片,他向身邊人講述烈士的英雄事跡;看到熟悉的展品,他不由自主地唱起《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歌》;看到王海隊長曾駕駛的戰(zhàn)機,他感慨地說:“那會兒哪能想到,曾經(jīng)造不了飛機的我們?nèi)缃駪?zhàn)機全部實現(xiàn)國產(chǎn),航空裝備也越來越先進了!”
兩個多小時的參觀結束,軍事博物館宣傳教育室副主任石耀鑫與老人約定:等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相關展區(qū)展陳內(nèi)容再豐富完善些,歡迎老人再來參觀。
4月19日凌晨兩點多,空氣中有些許寒意,老人早早穿好軍裝,戴好軍帽,等著出發(fā)前往天安門看升國旗儀式。
“還沒到約定的時間,張爺爺已經(jīng)在我房間門口等候了,問他累不累,困不困,他很堅定地回答說不累不困。”于連喜說。
5時32分,莊嚴肅穆的升國旗儀式正式開始。當國歌響起、國旗升起,坐在輪椅上的老人顫顫巍巍起身,用軍禮表達一名老兵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和赤膽忠誠。那一刻,他眼含熱淚,無比激動。他說,他多年的心愿,今天終于實現(xiàn)了。

張中在天安門廣場前合影留念。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升國旗儀式結束,老人坐在輪椅上,眼睛緊緊盯著隨風飄揚的國旗,久久不愿離開,執(zhí)意要在天安門廣場上走一走,說想多看看這個曾在夢中多次出現(xiàn)的地方……
三天兩夜的圓夢之旅,老人參觀了軍事博物館和毛主席紀念堂,觀看了升國旗儀式,還游覽了鳥巢、水立方等。返程路上,他感慨地說:“北京來過了,升國旗也看了,軍事博物館也參觀了,我沒有啥遺憾了!祖國沒有忘記我們,人民也沒有忘記我們,我很滿足!能看到人民軍隊如今的發(fā)展成就和國防力量的強大,我真的很幸運!”(袁燕利)
(來源:中國國防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