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基地在新兵訓練中,針對新兵軍事素質基礎差異較大的實際,不搞“一鍋煮”“齊步走”,而是采用小班化教學、差異化編組、精細化補差等辦法,有效提升了訓練效益。這種科學組訓、精準施訓的思路值得提倡。
軍事訓練是生成和提高戰(zhàn)斗力的主要途徑。重視科學組訓、精準施訓,是我軍軍事訓練工作的好傳統(tǒng)、好做法。毛澤東同志曾說:“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同樣的武器裝備、同樣的訓練時間、同樣的保障條件,不同單位在訓練質量上卻能拉開差距,主要原因就在于組訓模式是否科學、施訓方式是否精準。
當前,一些部隊的組訓方式還不夠科學,計劃安排不夠精細,組織實施搞“一刀切”“大鍋飯”,訓練的質量和效益不太理想。比如,有的單位為圖省事,習慣于按照同課目同進度同步驟組織訓練,不僅導致官兵“有的吃不了、有的吃不飽”,還造成場地、器材等“同時需求、同時閑置”的窘境。避免類似尷尬,要求各單位和各級指揮員必須緊密結合本單位實際,在科學組訓、靈活調控、精準施訓上下好功夫、多動腦子。
堅持分級分類細訓。針對不同任務、不同裝備和不同人員技戰(zhàn)術水平,適時進行動態(tài)編組,因人施訓、分類組訓,科學確定訓練目標和內容,靈活調整訓練進度和方法,充分用好訓練資源,挖掘訓練潛能,力求官兵“人人過硬、項項合格”。
加強集成集約統(tǒng)訓。大力開展實戰(zhàn)化對抗訓練,無論是基礎訓練、戰(zhàn)術訓練,還是實兵演習、實彈考核,都應根據(jù)部隊實際真打實抗。多設置技戰(zhàn)術融合的綜合項目,多統(tǒng)合保障內容相似的訓練任務,多安排互為條件的對抗演訓,“打一發(fā)彈”就要把攻防雙方都練到,搞一場演習就要把涉及的單元和要素都練全。
注重因敵因情活訓。靈活機動是我軍以弱勝強的重要法寶,精髓就是因敵因情而變。要在訓練中有意識地強化這方面內容,尤其是指揮訓練、戰(zhàn)術訓練,既要練好條例要求的打仗基本功,也要盡可能靈活構設敵情威脅和復雜局面,練精技術基礎,練活戰(zhàn)術運用,練強關鍵能力。
突出野戰(zhàn)臨戰(zhàn)強訓。把部隊拉到與任務相似地區(qū),以實案為依據(jù),開展以解決重難點問題為目的的野戰(zhàn)化訓練,是實戰(zhàn)化訓練的主要形式。特別是任務部隊應加強實案化訓練、使命課題專攻精練和應急應戰(zhàn)訓練,在真難嚴實中全面檢驗和摔打部隊,提高有效塑造態(tài)勢、管控危機、遏制戰(zhàn)爭、打贏戰(zhàn)爭的能力。
(作者:句雪峰 單位:武警內蒙古總隊錫林郭勒支隊)
(來源:解放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