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層是部隊全部工作和戰(zhàn)斗力的基礎,部隊所有工作都要靠基層去落實,在第一線沖鋒陷陣也全靠基層。要堅持士兵至上、基層第一,真正關心關愛官兵,始終把官兵冷暖放在心上。
——習近平

第72集團軍某合成旅組織海上駕駛訓練,戰(zhàn)車按協(xié)同隊形依次駛上海軍登陸艦。新華社發(fā)(莊林毅攝)
初冬時節(jié),冷雨霏霏。訓練場上,熱氣騰騰。
走進習主席視察過的這支陸軍部隊,我們看到了太多的變化。
番號變了,駐地變了,人員變了,結構變了,任務變了……
回訪習主席視察過的這支英雄部隊,我們又感受到8年間延續(xù)諸多的不變。
“統(tǒng)帥關愛基層的那股暖流愈發(fā)奔涌,旅隊堅持士兵至上、基層第一的導向更加鮮明,官兵沖鋒陷陣、矢志強軍的激情越來越高!”第72集團軍某合成旅旅長王秀峰如是說。
暖流奔涌,凝聚沁人心脾、催人奮進的磅礴力量。
“煙臺峰英雄連”上士王自江一直珍藏著這樣的記憶——
2012年12月10日,習主席從連隊洗漱間出來,剛到門口又折返身子往里走,邊走邊說:“我去看一下戰(zhàn)士的洗浴房。”淋浴開關打開,習主席便伸手接水,溫熱的水嘩嘩地落在手掌上,濺濕了衣袖。習主席高興地說:“多好啊,戰(zhàn)士們訓練完了能夠隨時洗上熱水澡,真好!”
“煙臺峰英雄連”指導員金川一直忘不了這樣的畫面——
2019年11月8日,習主席來到京西賓館出席中央軍委基層建設會議,在熱烈的掌聲中,親切接見會議代表,同大家合影留念。當時站在第三排中間位置的金川,心中涌動汩汩暖流,習主席諄諄教誨“要用信任的眼光、欣賞的眼光、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基層官兵”,成了金川篤定的帶兵信條。
關愛如山,深情似海。轉眼間,距離習主席親臨“煙臺峰英雄連”視察,已經過去8個年頭,距離部隊千里移防也已過去3個年頭。
這幾年,王自江在某大項演習中表現(xiàn)突出、火線入黨,被評為軍事訓練尖子和優(yōu)秀士官。
這幾年,金川加速能力升級、淬煉帶兵本領,被集團軍評為優(yōu)秀“四會”政治教員,榮立三等功1次。
轉隸移防3年來,這支誕生于解放戰(zhàn)爭、淬火于抗美援朝的英雄連隊,連續(xù)3年被集團軍評為“基層建設標兵連”,2018年被陸軍評為“踐行強軍目標標兵單位”,2019年榮立集體二等功。
上士胡帥還記得那一次特殊的連慶儀式。
70年前,抗美援朝東線戰(zhàn)場上,連隊在陣地堅守5晝夜,全連戰(zhàn)至僅剩17名戰(zhàn)士。危急時刻,司號員張群生挺身而出,接替指揮。激越的沖鋒號一次次吹響,張群生和戰(zhàn)友們多次擊退敵人進攻。戰(zhàn)后,連隊被志愿軍授予“煙臺峰英雄連”榮譽稱號。
一年前,“煙臺峰英雄連”連慶儀式上,官兵現(xiàn)場視頻連線94歲高齡的老司號員張群生。老人動情地勉勵大家:“練好本領,保家衛(wèi)國。”
作為連隊恢復司號制度之后的首任司號員,重溫習主席對連隊細致入微的暖心關愛,撫摸那支穿過烽火硝煙的沖鋒號,胡帥感覺它已化作自己身體的一部分。
暖流奔涌,釋放士兵至上、基層第一的鮮明導向。
王自江的愛人楊瑞沒想到。她第一次從云南老家飛到丈夫新駐地所在機場,當時已是深夜,旅里接機的專車依然在外等候。
作戰(zhàn)支援營教導員柳正華的愛人呂萌沒想到。部隊移防后,夫妻倆一直處于兩地分居狀態(tài)。為了支持丈夫,呂萌今年決定隨軍。但當時距離孩子小學開學只有不到20天,丈夫還在九江抗洪,落戶和孩子入學眼看就要耽擱。結果旅里協(xié)調駐地政府開辟綠色通道,僅僅半個月,就化解了她的心結。
“官兵可能沒想到,我們不能想不到。”旅政委方立波告訴我們,作為基層帶兵人,必須牢記統(tǒng)帥囑托,始終把官兵冷暖放在心上,傾力解決好一件件實事、難事、具體事,充分激發(fā)廣大官兵在部隊建設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
細節(jié)是生動的注解:冬天濕冷,絨毛毯、凍瘡膏、防寒手套及時下發(fā);三伏天,綠豆湯隨時供應;下雨天,訓練返營就能喝上熱姜湯;野外駐訓,淋浴模塊等伴隨保障……
數(shù)字是有力的證明:轉隸移防3年來,旅黨委與時間賽跑,梳理服務基層工作清單84項,累計為官兵解難幫困1200余個,辦理隨軍遷戶198人,子女入學57人,38名戰(zhàn)士考取軍校……
教導員劉小虎還記得那一次特殊的頒獎儀式。
去年1月,旅里組織第二屆“十大兩棲先鋒”頒獎晚會。劉小虎第一個登臺,旅領導遞上獎章,妻子李凌燕送上鮮花,他的父母也被專程邀請從湖北老家來隊,見證這一榮耀時刻。
那一刻,李凌燕更加讀懂了自己的丈夫。移防后,劉小虎一心撲在工作上,1米82的壯漢一度消瘦了不少。在他的帶動下,營隊快速轉型發(fā)展,連續(xù)兩年被評為“基層建設先進營”。
沖鋒陷陣有基層,暖意融融在基層。“特戰(zhàn)尖刀”孫冬峰、“偵察勇士”鄭吉舟、“狙擊精英”沙大全……這些年來,該旅涌現(xiàn)一大批投身改革強軍、矢志練兵備戰(zhàn)的典型人物,派人專程登門送喜報、與領導合影站“C位”、媒體平臺及時推送事跡已成常態(tài),“向先鋒學習、做強軍標兵”的精武氛圍日漸濃厚。
暖流奔涌,激發(fā)矢志強軍、一心打贏的勝戰(zhàn)之氣。
“跑步進戰(zhàn)位!”
這是上士駕駛員姜輝對于那次移防最深刻的感受。
移防籌劃會開成作戰(zhàn)研究會,物資裝卸載地域部署警戒防衛(wèi),官兵吃飯睡覺槍械不離身……機動過程中,旅里全程嵌入特情,通過預設藍軍、改變行車路線等多種方式,增加兵力和裝備輸送難度。
“這不是一次搬家,而是一次實戰(zhàn)化機動!”車外驕陽似火,姜輝感覺心里更像裝了一團火。移防行程1000多公里,全程演練實時指揮控制、臨機處置情況和軍地跨區(qū)保障等重難點課題16個,全面檢驗了部隊信息化條件下遠程投送能力。
“我要當先鋒!”
這是上士車長熊輝祥對于那次攻關最強烈的心愿。
轉隸伊始,該旅就接到命令,承擔某項聯(lián)合登陸作戰(zhàn)重難點課題實戰(zhàn)化驗證攻關任務。陌生海域,風急浪高,“煙臺峰英雄連”主動請戰(zhàn),數(shù)十輛兩棲戰(zhàn)車擔任全旅開路先鋒。
“夜間視野受限,車隊一旦觸礁或迷航,極易造成嚴重損失。”作為裝載頭車的車長熊輝祥,依靠坐標定位和目視辨別,為車隊提供方向指引。車隊在墨黑的海面上保持靜默泛水編波,經過長途航渡圓滿完成任務,10余項戰(zhàn)法訓法得到實戰(zhàn)化檢驗。
“統(tǒng)帥把戰(zhàn)士的冷暖記在心上,戰(zhàn)士把打贏的重任扛在肩頭。”在這個旅,官兵始終將領袖的關愛作為強大的動力源泉,在練兵備戰(zhàn)中上演一幕幕血性沖鋒。
血性沖鋒,只爭朝夕,“貼近實戰(zhàn)”是他們擲地有聲的報告詞——
這些年,該旅始終堅持從難從嚴磨礪尖刀,叢林駐訓、沙漠練兵、瀕海決勝……實戰(zhàn)化訓練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
血性沖鋒,只爭朝夕,“攥指成拳”是他們鏗鏘有力的報告詞——
這些年,該旅反復錘煉多兵種聯(lián)合作戰(zhàn)能力,戰(zhàn)時聯(lián)動一體指揮、戰(zhàn)場信息整合分配、陸??樟α柯?lián)合抗擊……部隊合成作戰(zhàn)單元得到全面檢驗。
血性沖鋒,只爭朝夕,“首戰(zhàn)用我”是他們血脈僨張的報告詞——
這些年,該旅首次組織合成營夜間全浮裝載、首次實施飽和聯(lián)合炮火打擊……部隊戰(zhàn)斗力建設在一個個“首次”中獲得躍升。
一等功臣、四級軍士長譚斌還記得那一次特殊的緊急搶修。
東海某海域,跨晝夜兩棲登陸實兵對抗演習鏖戰(zhàn)正酣。
意外突如其來,一輛戰(zhàn)車在海中失去動力。面對極限海況,譚斌主動請纓,縱身躍入海里游上戰(zhàn)車。
檢查車內控制系統(tǒng)、更換控制盒保險絲、升起車頭擋浪板增大受力面……一番緊急搶修,戰(zhàn)車終于沖上岸灘,譚斌卻因吸入大量廢氣導致休克性昏迷。
東江,自東北向西南流經廣東,晝夜不舍匯入獅子洋;錢塘江,自西南向東北流經浙江,奔騰不息注入東海。
在這個旅,今年45歲的一級軍士長謝元學,1992年在東江之畔當兵入伍;今年25歲的大學生士兵李贊,2019年攜筆從戎來到錢塘江畔。
如同兩江入海時的浩蕩奔涌,每朵浪花都千姿百態(tài)。讓我們把這個壯美的象征賦予謝元學、李贊這些新時代戰(zhàn)士,他們雖有不同成長軌跡,但都沐浴在統(tǒng)帥的深情厚愛里,奮進在強軍興軍偉大實踐中,千千萬萬朵浪花正奔涌向前、逐夢遠方。(記者 滕曉東 張磊峰 王雁翔)
(來源:解放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