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特殊的“省親之旅”
■李 麟 張吉俊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高宏偉

任俊達與母親王瑜在父親當年駕駛的戰(zhàn)機前留影。吳雙江攝
不久前,14歲的中學生任俊達在媽媽王瑜的陪伴下,從山東煙臺趕赴南部戰(zhàn)區(qū)海軍航空兵某旅,開啟了一段特殊的“省親之旅”。
14年前,該旅前身部隊一架殲-7戰(zhàn)機在飛行訓練中因故障失事,任俊達的爸爸、飛行員任寧川不幸犧牲,生命永遠定格在了26歲。那一天,任俊達剛剛出生100天;那一年,任俊達的媽媽王瑜剛剛24歲。
長大后,看著周圍小朋友都有爸爸的陪伴,任俊達常常默默流淚。有一次,媽媽幫他抹去眼淚,告訴他:“你的爸爸是天之驕子,是一名英勇的海軍飛行員,是保家衛(wèi)國的大英雄!”
懵懂的任俊達心中升起對爸爸無限的思念和好奇,這種情緒隨著年齡的增長與日俱增。他告訴記者,他有一個越來越強烈的心愿,就是去看一看爸爸生前戰(zhàn)斗過的地方,摸一摸爸爸駕駛過的戰(zhàn)機。
任寧川同志犧牲后,部隊每年都對烈士家人進行回訪,協(xié)調(diào)軍地為烈士家庭解決工作和生活等實際困難。今年的電話回訪中,該旅領(lǐng)導了解到任俊達的真實想法后,便主動邀請他和媽媽利用暑假到部隊來走一走、看一看。為了他們的到來,旅機關(guān)相關(guān)人員精心做了行程安排,幫助他們完成這次盼望已久的“省親之旅”。
見到烈士親人來訪,旅長侯濤代表全旅官兵向任俊達送上新型戰(zhàn)機模型,并一一介紹裝備、講解飛行課目,隨后陪同母子倆觀摩了飛行訓練??粗患芗苄滦蛻?zhàn)機呼嘯著騰空而起,如利劍一般直刺蒼穹,任俊達的臉龐透出難以掩飾的興奮和激動。在模擬機上,任俊達手握操縱桿、腳踩方向舵,有模有樣地飛了起來,一連兩個起落仍然樂此不疲。
經(jīng)過停機坪,一架被包裹得嚴嚴實實的飛機讓王瑜禁不住停下了腳步,它就是任寧川烈士當年駕駛的戰(zhàn)機。睹物思人,王瑜和任俊達輕輕地撫摸著機翼,圍繞飛機默默地走了一圈又一圈。
“飛行是他的選擇,而他是我的選擇。”雖然年紀輕輕就失去了愛人,王瑜骨子里卻透著一股特有的堅強和倔強,她執(zhí)著地當起了單親媽媽并扛起照顧烈士父母的重任。平時,她常常教育兒子一定要爭氣,決不能辱沒了爸爸的烈士稱號。在媽媽的悉心培養(yǎng)下,任俊達品學兼優(yōu)、乖巧懂事,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幾天的時間,不斷有官兵看望慰問王瑜母子,大家既有對老戰(zhàn)友的敬意,也有對烈士家屬的關(guān)心。旅政委陳丁丁對王瑜母子說:“盡管任寧川同志犧牲了,但部隊永遠是你們的家,全體戰(zhàn)友就是你們的親人,大家都期盼烈士的后代茁壯成長,我們的事業(yè)后繼有人。”
短暫的“省親之旅”很快就結(jié)束了,在官兵們的注視下,王瑜母子乘車緩緩駛出營門。任俊達看著媽媽,堅定地說:“我長大了也要像爸爸那樣當一名英雄的海軍飛行員,守衛(wèi)祖國的大好河山。”
編輯感言
致敬烈士的親人
■張科進
人世間最難割舍的情,叫親情。
誰不想在父母床前盡孝?誰不想與愛人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誰不想陪伴著孩子出生、長大、上學?
然而,當祖國需要的時候,當那一天來臨的時候,王偉、任寧川、余旭、申亮亮……這些我們認識或不認識的軍人,把生命和青春融入祖國的藍天、大海和陸地,化作一座座山巒、一縷縷清風。
記得“金孔雀”余旭犧牲的時候,有位老兵說了一句“我們不怕犧牲,就怕被遺忘”,頓時戳中我的淚點。烈士為祖國和人民赴湯蹈火,卻把最深的傷痛留給了最親的人,這一份遺憾我們尤不可遺忘。
紀念烈士,從來不止在清明等節(jié)日,也不僅僅在烈士陵園。開國上將許世友三尋烈士遺孤、普通戰(zhàn)士吳自保撫養(yǎng)烈士遺腹子、南部戰(zhàn)區(qū)海軍航空兵某旅及時回應烈士親屬的訴求……善待烈士的家人,就是后來者用實際行動對以身衛(wèi)國者最好的紀念。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希望大家在享受美好生活的時候,把身邊的烈士家庭照顧好,讓他們的親人永享榮光。
這不僅是對烈士的緬懷,更是對生者的感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