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退伍了,你卻永遠留在了雪域高原,希望我們來生再做兄弟。”康西瓦烈士陵園里,即將退伍的上等兵孫源宏靠在墓碑前泣不成聲。
初秋,中原大地暑氣未消,駐守在喀喇昆侖高原腹地的官兵棉衣加身,已經(jīng)做好了入冬的準備。長期以來,駐地部隊新兵上山先要到康西瓦向烈士報到,老兵退伍也要來這里給烈士道別,這個不成文的“鐵規(guī)”多年來一直人人遵守著。
8月24日,新疆軍區(qū)某邊防團組織40余名即將退伍的老兵驅(qū)車近百公里,來到海拔4280米的康西瓦烈士陵園進行祭奠活動,與安葬在那里的烈士道別。
康西瓦,維吾爾語意為“有礦的地方”,這里是全軍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園,一共安葬了108位革命軍人。
老兵孫源宏說,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來康西瓦了,與烈士告別,也是和好兄弟魏正杰道別。孫源宏和魏正杰是同年兵,魏正杰從西南大學(xué)入伍后與孫源宏分到一個連隊,生活中互相幫助,訓(xùn)練中互相學(xué)習,兩人情誼深厚。
2019年6月18日,這是孫源宏一生都無法忘記的日子。那天連隊在海拔3800多米的野外駐訓(xùn)場組織體能訓(xùn)練,剛上山兩天的魏正杰強烈要求參加訓(xùn)練,他想盡快趕上連隊的訓(xùn)練水平。在越野長跑沖刺階段,魏正杰突然直挺挺倒在地上失去了意識,身旁的戰(zhàn)友趕緊圍了過去。孫源宏一直握著魏正杰的手護送他到三十里營房醫(yī)療站,軍醫(yī)給出結(jié)論,魏正杰因在訓(xùn)練中突發(fā)高原性疾病犧牲。
追悼會上,魏正杰的母親難掩喪子之痛幾度暈厥,孫源宏“撲通”跪在魏正杰母親面前說:“從今天起,我就是您的兒子!”后來,只要發(fā)放手機孫源宏總會第一個與“母親”視頻聊天。
車隊在新藏線上行駛1個多小時后翻越康西瓦達板,群山環(huán)抱之中一條筆直的柏油路延展開來,路的盡頭就是康西瓦烈士陵園。
退伍老兵整理軍容,整齊列隊在烈士紀念碑前,脫帽、默哀、向烈士三鞠躬,不少老兵已經(jīng)淚濕雙眼。祭奠儀式結(jié)束,老兵們緩步走進碑林,下士賈鬧在烈士潘發(fā)枝的墓前點燃香煙,再用石塊壓在墓碑上,他雙手輕輕擦拭著墓碑上的塵土,對著烈士墓說:“就要脫下軍裝了,希望以后還有機會來看你們。”
孫源宏直奔陵園最后一排,魏正杰的墓是陵園里第108座,墓碑上黃色字體鐫刻著:魏正杰之墓,警衛(wèi)工化連戰(zhàn)士,青?;ブ?,1999年3月出生,2019年6月因公犧牲,卒年20歲。
“兄弟,我馬上退伍了,再來看你最后一眼,曾經(jīng)一起摸爬滾打,一起生活學(xué)習,感覺就像是在昨天,我想你??!”孫源宏流著淚說,一直想去一線連隊工作是魏正杰的愿望。如今,孫源宏早已替他在神仙灣站過崗、天文點巡過邏、河尾灘守過防……
康西瓦的下午冷風吹襲,黃沙漫卷。孫源宏在戰(zhàn)友的勸說下與安葬在康西瓦的兄弟依依惜別。
山河不語,從未將英雄遺忘。汽車駛離時鳴笛與烈士道別,戍邊官兵們常說,“生在喀喇昆侖為祖國站崗,死在康西瓦為人民放哨”。老兵退伍,新兵到來,正是一代代戍邊軍人舍生忘死,用青春和生命鑄就了祖國的鋼鐵屏障。(牛德龍 郭帥)
(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