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湖北省武漢市源泉村的村民們有了活動鍛煉的新去處——6月中旬,由空降兵“上甘嶺特功八連”所在旅援建的藍天文化廣場竣工,占地1000多平方米,成為源泉村一張亮麗的新名片。
“廣場上有籃球架、舞臺,大家可以運動、娛樂,還可以晾曬谷子,一場多用。”村支書石華松說,“空降兵部隊又給我們辦了件大實事。”
2017年4月,該旅與源泉村建立了對口扶貧幫扶機制,通過多種形式為這個大別山深處的村莊提供幫助,總計投入專項扶貧經費150余萬元。石華松記得,從那時起,他們?yōu)猷l(xiāng)親們辦實事的清單開始不斷增加:建油茶基地、修攔水壩、引進光伏發(fā)電站、資助貧困學生……
四面環(huán)山、交通不便、發(fā)展滯后,長期以來,源泉村與絕對貧困的苦戰(zhàn)一直沒有停歇。該旅組織科干事成杰提供的一組數(shù)字印證了這個情況:源泉村共有706戶村民,2015年全村建檔貧困戶111戶199人,低保戶20戶43人、五保戶56戶58人。
“貧困人口致貧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讀不起書,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沒有勞動能力,有的缺乏啟動資金。”該旅扶貧攻堅領導小組組長、副政委盧長波說,扶貧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經過十幾次走訪調研,他們初步摸清了源泉村貧困群眾的基本情況,建立起扶貧幫困明細臺賬,并迅速制定了“戰(zhàn)法”——“缺什么補什么”“輸血”和“造血”相結合。
針對源泉村缺乏產業(yè)的實際情況,旅扶貧攻堅小組根據(jù)當?shù)刈匀粭l件提出種植油茶的建議,得到村民們的大力支持。他們拿出經費10萬元,利用村項目流轉土地38畝,建成油茶基地,同時投入20余萬元修建攔水壩,以解決枯水期農作物灌溉用水的問題。
“我們精選了優(yōu)良的油茶苗,4年掛果,一畝地能收入2000多元。”石華松介紹說,目前油茶基地雇用了許多貧困戶種植管理,不僅增加了他們的收入,也讓他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具體到貧困戶的幫扶,扶貧攻堅小組也堅持因人施策的原則。46歲的村民汪國際因為母親身體不好、孩子年齡太小不能外出打工,平時靠種地、打零工維持生計。旅里得知他想養(yǎng)羊的想法后,出資6000元為他購買了4只種羊,目前小羊羔即將出生,養(yǎng)羊已經成為汪國際一家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
“感謝部隊,扶貧扶到了點子上,這個方法對我很管用。”他說。
除了給予貧困戶經濟上的幫扶,旅扶貧攻堅小組還特別注意改善源泉村的公共設施。據(jù)石華松介紹,3年來部隊為村里修建了現(xiàn)代化的圖書室,配有電腦和各類書籍;修通了3.3公里的鄉(xiāng)村公路,將以前坑坑洼洼的舊水泥路升級為柏油路;翻修了醫(yī)務室,為村民們就近看病提供了方便。
“村里的留守老人很多,高血壓、糖尿病等老年病很常見。”該旅衛(wèi)生科助理閔澤楚說,源泉村距離城區(qū)幾十公里,鄉(xiāng)親們看病并不方便,為了滿足村民需求,該旅經常抽調軍醫(yī)到源泉村進行義診,免費發(fā)放常用藥品,協(xié)調重病患者赴部隊醫(yī)院檢查治療。
“每次義診來看病的村民都有100多人,很多老人早早就來到村委會等著。”閔澤楚覺得,這些老人對穿著軍裝的軍醫(yī)非常信任,拉著他們咨詢病情、噓寒問暖,久久不愿意離開。
讓閔澤楚遺憾的是,高血壓、糖尿病等老年病需要定期監(jiān)測,但源泉村醫(yī)務室并沒有相關的儀器和耗材,硬件設施也比較差。部隊領導得知情況后,為醫(yī)務室添置了相關儀器、藥品冷藏柜、升降病床,鋪設了醫(yī)院專用地膠,大大方便了村民就診。疫情期間,他們還為村民們送去了醫(yī)用外科口罩和體溫計等防疫物資。
除了醫(yī)療幫扶,助學興教也是該旅幫扶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是根本,為了保證貧困學子能夠安心完成學業(yè),我們與源泉村簽訂了《扶貧幫困助學協(xié)議》,建立起長久捐資助學的扶貧機制。”該旅政治工作部副主任李天松說。
據(jù)統(tǒng)計,源泉村有20多名貧困學生,該旅每學期為這些貧困學生提供500元助學金,每年送去學習用品和生活慰問品。針對扶貧對象戶和低保戶子女的上學問題,他們還積極協(xié)調教育部門和扶貧部門,幫助孩子們實現(xiàn)免費就讀。
“我第一次見到他們,就覺得特別溫暖。”20歲的大學生肖琴回憶,4年前的一天,該旅機步一營營長王偉和戰(zhàn)友們帶著米、面、油和學習用品來到她家,并送來1000元慰問金,正是這筆錢讓打算輟學打工的她又回到學校繼續(xù)學業(yè),最終考上了大學。
肖琴的父親身體不好,家里全靠90多歲的奶奶支撐,生活十分困難。得知肖琴考入大學,該旅官兵又紛紛捐款,為她湊夠了學費。
“真的很感謝這些叔叔,他們幫了我這么多。”肖琴說,來自部隊的幫助既讓她感動,也讓她學會了堅強。如今,她正在利用假期打工賺取生活費,希望借此減輕家里的負擔。
扶貧期間,很多村民也被軍人優(yōu)良的作風所感染。“部隊官兵做事雷厲風行,所有的工作推進都很快,標準也很高,這讓我們非常佩服。”石華松記得,戰(zhàn)士們曾在村子里幫忙打掃衛(wèi)生,角角落落都清理得干干凈凈,被很多村民當成標桿。在修建攔水壩、文化廣場等設施時,部隊領導帶著官兵在村子里監(jiān)督施工,平時付租金住在村民家,吃飯也是自己買盒飯。
“部隊的作風真的是一點都沒有變。”石華松不禁感慨。
此外,“上甘嶺特功八連”還與源泉村黨支部簽訂了《幫建協(xié)議》,幫助村“兩委”加強自身建設,并邀請黨員干部到“上甘嶺特功八連”參觀。石華松覺得,這些參觀和學習活動不僅讓他們學到了新的工作方法和思路,更帶給他們一種“精神上的洗禮”。
石華松還注意到,每次走訪慰問時,部隊官兵都會鼓勵鄉(xiāng)親們?yōu)榱诵腋I罾^續(xù)奮斗,宣揚勤勞致富的先進典型,激發(fā)大家的進取心。在他們的鼓舞下,很多原來對生活失去信心的村民重燃斗志,干勁十足。
2018年年底,源泉村在部隊的幫扶下實現(xiàn)整體脫貧,如今的村莊馬路寬敞、村容整潔,呈現(xiàn)出一派嶄新的面貌。“感謝空降兵部隊,帶給我們實實在在的幫助。”石華松說,部隊官兵正在幫村民鞏固扶貧效果,“我們軍民情深的故事還將繼續(xù)下去。”(記者 王達 通訊員 夏澎)
(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