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出發(fā),都有美好的遇見
■解放軍報記者 陳小菁

“長長邊防,高高雪山,我只是初晨一束光。”
這段日子,一首原創(chuàng)歌曲《追夢邊防》,被駐藏邊防軍人朋友圈刷屏。樸實無華的歌詞直指人心,旋律就像波濤一般漸入高潮,唱出了邊防軍人的心聲。
察隅,橫斷山脈西段的藏南高山峽谷區(qū),藏語意為“人居住的地方”。那群“追夢邊防”的人、西藏軍區(qū)米古邊防營官兵這樣說:“當春風(fēng)吹到這雪域邊地,你可知這里有多美?”
走進察隅,你能看到皚皚雪線下,莽莽林海一碧無邊,激流在峭壁間奔騰,瀑布從懸崖上傾瀉直落。因為人跡罕至,這里有著大自然最原始、最瑰麗的景象……
我們贊嘆它的美麗,但你可知這風(fēng)景背后,藏著怎樣一段段平凡卻又不凡的磨礪、平凡卻又不凡的青春?
山路“鬼見愁”,山崖如刀削,雪山四季冰雪不融,密林深處螞蟥安家……邊防軍人用腳步踏出了邊關(guān)的路,風(fēng)里來雪里去,皺紋悄悄爬上眼角,被寒風(fēng)雕刻的面龐粗糲、滄桑卻堅毅。孤寂的人生,艱險的旅途,永遠屬于這個被雪山峽谷環(huán)繞的世界。這,也是察隅獨有的“風(fēng)光”。
每一種青春都是一種成長。遠離都市繁華、世俗喧囂,不能在父母膝下承歡,不能陪伴愛人漫步,邊防勇士卻在邊防線上站成了一道山嶺。
察隅500多公里漫長的邊境線,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2個牧民生活,可謂人跡罕至。在仞嶺湍流間巡邏,在幾乎與世隔絕的條件下,邊防軍人的生活情節(jié)、青春故事日復(fù)一日延續(xù)著“巡邏、奉獻、孤寂、堅守”的主題詞。
戰(zhàn)士的腳印,踏出了星羅棋布的執(zhí)勤點位,腳踩在哪里,哪里就算是路。
盡管這里人跡罕至,但每一次出發(fā),都有最美的遇見。
老班長楊紅曾在一條巡邏路上統(tǒng)計過200多處險峻路段,但真實的數(shù)字總是無法很精確。往往是第一趟出發(fā)時還是坦途的地方,待官兵返程時已成天塹。在察隅守防16年,歲月磨礪出老兵寬厚的性格:“察隅有千張面孔、千般姿態(tài),作為守護這里的人,這一切都是生命中美好的遇見。”
每一次帶隊走進“絕望坡”的亂石堆,為了不迷失方向,“邊防通”陳永國都會在一些特殊點位用紅色油漆做標記。幾年后,他將這些“紅色印記”手繪在一張地圖中,戰(zhàn)友們吃驚地發(fā)現(xiàn),這些印記隱約連接成了一個“心”形圖案。不善言辭的陳永國,見到這一“巧合”也激動了:這些印記是守護、是表白,也是忠誠和熱愛的最好證明。
艱難困苦讓青春接受淬煉。在米古邊防營,并不是所有邊防戰(zhàn)士都能參與連隊最艱險點位的巡邏。“奮斗吧,青春!”“00后”新戰(zhàn)士梁家浩說:“走一趟察隅的雪山、沼澤,你的青春可以更驕傲更閃光!”
每一次出發(fā),都有美好的遇見。2017年,第一批“00后”新戰(zhàn)士來到察隅,這些在邊防線上成長起來的少年,已然扛起了屬于新一代邊防軍人的擔(dān)當。行走在祖國的極邊,用腳步丈量邊防線,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堅守的青春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