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部戰(zhàn)區(qū)陸軍某旅北尖島海防連采訪,指導員彭瀟的一番話令記者振奮又詫異:這兩年來,先后有10余名官兵表現(xiàn)突出,被上級或其他單位“相中”,卻沒有一人愿意主動離開連隊。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新聞報道——

官兵為啥舍不得離開這個島
——南部戰(zhàn)區(qū)陸軍某旅北尖島海防連開展經(jīng)常性思想工作招法探析之三
蹲連手記
在南部戰(zhàn)區(qū)陸軍某旅北尖島海防連采訪,指導員彭瀟的一番話令記者振奮又詫異:這兩年來,先后有10余名官兵表現(xiàn)突出,被上級或其他單位“相中”,卻沒有一人愿意主動離開連隊。
放在其他連隊,這或許不算稀奇事,而對于北尖島海防連官兵來說卻不易。這里孤懸海上,無市電、無客船、無居民、缺淡水,是出了名的苦地方,但為啥有這般吸引力?
“上島艱苦、下島卻想”“這里有家的感覺”……官兵的回答五花八門,但記者分明感到,這里雖然艱苦,卻有一種讓官兵難以割舍的情和愛。
置身連隊,就會感覺這里有種特殊的“引力”,牢牢吸引著每名官兵。指導員彭瀟說:“做好經(jīng)常性思想工作,營造出良好的連隊氛圍,就會日漸形成一個讓官兵戀戀不舍的巨大‘磁場’。”
在上士黎恩平眼里,“磁場”效應的形成,干部骨干起著關鍵作用。
2018年9月中旬的一天,黎恩平帶領全班人員在獨立哨所擔負值班任務。臺風洶洶來襲,窗外風雨大作。眼見風力加劇、雨水開始漫上排房,戰(zhàn)士們心里犯起嘀咕:這樣的天氣別說執(zhí)行任務,待在哨所都成問題。有的戰(zhàn)士提議:“要不咱跟連長申請,先回營區(qū)避避風吧!”
到了飯點,令大家驚訝的一幕出現(xiàn)了:時任連長葛龍飛穿著體能服,穿過雨幕走進了排房,手里還端著用雨衣和迷彩服包著的熱飯菜。
“天氣不好,大家堅守戰(zhàn)位辛苦了!抓緊時間吃飯!”拍拍戰(zhàn)士們的肩膀,葛龍飛笑著催促大家。
那天,從營區(qū)徒步到哨所,平日只要10多分鐘,葛龍飛在路上硬是花了近40分鐘……看著還冒著熱氣的飯菜和全身濕透的連長,大家默默把牢騷話都吞進了肚子,含著淚吃完了那頓難忘的午餐。
“很多時候,經(jīng)常性思想工作無需太多言語,主要靠行動。”在排長鄧喬眼里,帶兵人是什么樣子,戰(zhàn)士就會是什么樣子;你想讓戰(zhàn)士怎么做,自己就先怎么做。
有一段時間,上等兵張賜體能下滑得厲害,考核成績連續(xù)幾次都是倒數(shù)。鄧喬本想來個“激將法”,在點名時批評了他幾句,小張口頭答應,到了訓練場卻還是老樣子。
鄧喬改變了做法:跑障礙緊隨小張左右,練單杠率先示范,跑步時全程領跑……看到排長都這么拼,小張再也不好意思偷懶,他堅持咬牙跟上,成績漸漸有了起色。
“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彭瀟說,駐守海島,除了完成好日常的戰(zhàn)備訓練任務之外,官兵們還要和臺風肆虐、蛇蟲出沒等惡劣自然條件做斗爭,容易出現(xiàn)思想疙瘩。面對困難時,干部骨干自覺站排頭,叫響“看我的”“跟我上”,這些同甘共苦的經(jīng)歷,就是最好的思想工作,戰(zhàn)士們看在眼里、暖在心里,那些疙瘩就解開了。
做經(jīng)常性思想工作,立身為旗勝過千言萬語。干部骨干以身作則,還體現(xiàn)在另一方面。
在該連檢查工作的教導員萬頃告訴記者,連隊戰(zhàn)士不怕訓練苦、工作累,就怕付出沒有價值和不被認可。
“軍營不是‘真空地帶’。”萬頃介紹,過去少數(shù)官兵受到一些功利庸俗觀念影響,信奉“實干的背影不如各種背景”“攻山頭的不如拉山頭的”;有些人一方面對各類“潛規(guī)則”深惡痛絕,私下里有時卻津津樂道。
行勝于言。對此,連隊干部骨干頭腦清醒:“‘順一人意、失眾人心’的事,堅決不能干!”黨支部和官兵約法三章,凡是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事,都“攤開手掌給大家看”,嚴格按照流程規(guī)定辦,名額、條件、標準、過程和結果“五公開”,請基層風氣監(jiān)督員全程參與,保證全體官兵的知情權、參與權、建議權和監(jiān)督權,確保敏感事務在陽光下“脫敏”。
“公”字打頭,“正”字托底,公平公正就是無聲的動員令。去年9月,連隊選取士官,有一名平時表現(xiàn)出色的上等兵申請留隊,但優(yōu)中擇優(yōu),他還存在差距,最終抱憾離隊。但他并沒有沮喪抱怨,反而利用最后的軍旅時光,為連隊種樹、修路,還申請在退伍前多執(zhí)行幾次巡邏任務。問及“為啥不跑跑關系、找人說說情時”,他這樣回答:“在咱們連,這樣做不僅行不通,還丟人,我不能給連隊抹黑!”
“無論時代怎么變,人心都是最大的‘磁石’。”彭瀟說,帶兵人立身為旗,以心換心,用真摯戰(zhàn)友情營造拴心留人的“磁場”,就能讓連隊融洽如家,戰(zhàn)友之間情同手足、純?nèi)缛?/p>
或許,這也正是戰(zhàn)士們戍邊守島不覺苦、精武強能有作為的動力源泉,更是帶兵人有效開展經(jīng)常性思想工作的“法寶”。
官兵心語
某旅旅長 楊振英:官兵的思想時時刻刻處在變化之中,經(jīng)常性思想工作的本質,就在于引導官兵時時刻刻抵制和消除負能量,吸收和釋放正能量。
怎么做?一則以言,二則以行。成功的政治工作,不僅要靠講道理去說服人、啟迪人,更要靠自身的模范行動去影響人、感召人。口說千遍,不如干好一遍。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講:連長指導員不以身作則,就帶不出好兵來;領導干部不做出好樣子,就帶不出部隊的好風氣,就出不了戰(zhàn)斗力。
某營營長 陳廣斌:談起經(jīng)常性思想工作,有人認為這是政治工作干部的“專利”,部分軍事干部也覺得這不是自己職責范圍內(nèi)的事。其實,經(jīng)常性思想工作難在經(jīng)常,也貴在經(jīng)常,這離不開人人主動參與、層層發(fā)揮作用,僅憑政治工作干部和思想骨干“包打天下”,效果往往難以保證。實踐證明,只有營造濃厚的氛圍,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化解因“活思想”產(chǎn)生的各種問題,激發(fā)官兵強軍興軍的磅礴動力。
某營教導員 曾 程:當前,有些干部骨干“唱功好,做功一般”“臺上說得頭頭是道,臺下做得莫名其妙”,令戰(zhàn)士“口服心不服”,做思想工作自然也就“做不通”“用不上勁”。“不言之言,聞于雷鼓。”管仲的這句話,意即行動對人的教化更深刻,就像聽到雷聲鼓聲一樣讓人振奮。帶兵人只有堅持率先垂范,工作干在前、任務沖在前、危難頂在前,做經(jīng)常性思想工作才有感召力、說服力。(解放軍報記者 陳典宏 通訊員 吳 永 曾梓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