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70年·慶典時刻)閱兵場上見“紅裝” 展現(xiàn)國防“她力量”
中新社北京10月1日電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10月1日在北京舉行。受閱女兵英姿颯爽,全面展現(xiàn)中國國防的“她力量”。

10月1日清晨,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將舉行,受閱部隊開始熱身。中新社記者 湯彥俊 攝
女將軍成“全民偶像”
此次閱兵,首次在徒步方隊安排兩位女將軍受閱,她們分別是新中國首位女飛行師長程曉健、某新型作戰(zhàn)力量主官唐冰。
1963年11月出生的程曉健,先后飛過6種機型,安全飛行3240多個小時。公開資料顯示,在28年的飛行生涯中,程曉健先后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榮獲“全軍婦女先進個人”、空軍優(yōu)秀飛行員、全國“三八紅旗手”等稱號。汶川地震發(fā)生后,程曉健曾奮戰(zhàn)40余天,不完全統(tǒng)計,完成100多架次飛行任務,將700多噸救災物資空投至重災區(qū)。
“我們是將軍領隊,但同時我們也是一個兵?,F(xiàn)在走在隊列的前面,一旦打起仗來,我們?nèi)匀灰驹陉犖榈那邦^!”程曉健在受訪時說。唐冰也表示,要用最高的標準、最嚴的要求、最佳的效果,迎接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兩位女將軍的受訪視頻一經(jīng)播放,隨即在社交媒體上引發(fā)熱議。“當代花木蘭”“真正的‘半邊天’”“第一女子天團”……留言區(qū)內(nèi),人們爭相點贊“偶像”。

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將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圖為整裝待發(fā)的受閱女兵。中新社記者 湯彥俊 攝
全面展示“紅裝武裝”
此次閱兵,是歷次閱兵中徒步方隊受閱女軍人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從各軍兵種遴選200余名女軍樂演奏員,也是歷次閱兵中女演奏員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
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女兵自2014年5月首次公開亮相以來,已多次參加大型司禮任務。今年,儀仗方隊首次以男女混編形式出現(xiàn)在國慶閱兵中。
女兵方隊以陸軍軍醫(yī)大學士官學校牽頭抽組,隊員里既有衛(wèi)生兵,也有狙擊手、特種車輛駕駛員。“今年,我們女兵方隊首次以掛槍姿態(tài)接受檢閱。”參閱隊員梅月圓自豪地說,“我們不僅能背起藥箱救死扶傷,還能扛起鋼槍打勝仗!”
由于長時間的戶外訓練,女兵們的腿被曬成了黑白相間的“三節(jié)棍”。對此,來自中國軍隊第一支女子導彈發(fā)射連的朱亞容說:“雖然頭發(fā)剪短了、皮膚曬黑了,但我們覺得這種閱兵的印記就是戰(zhàn)士榮譽的勛章,很美。”
普通民眾“心之所向”
此次閱兵,民兵方隊是唯一一個由社會女性抽組而成的女子方隊,隊員年齡跨度從18歲至35歲,來自北京市朝陽區(qū)的政府機關、學校、醫(yī)院、企業(yè)等。盡管身份多樣,她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閱兵夢”。
“沒有想到之前那個在大學的圖書館里抿著咖啡,不緊不慢看書的一個女孩,到現(xiàn)在轉(zhuǎn)變成一個只要有時間就抱緊大水壺一飲而盡的女戰(zhàn)士。”民兵方隊受閱隊員蔣瑤在受訪時說。
值得注意的是,民兵方隊400多名參訓隊員中有81位“媽媽隊員”,她們的孩子最小的僅有11個月大。“媽媽隊員”曾因思念孩子而偷偷掉淚,還要忍耐訓練帶來的疲乏,但在方隊里,她們發(fā)揮了“穩(wěn)人心”的作用。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評論說,閱兵向來威嚴而神秘,包括“媽媽隊員”在內(nèi)的民兵可以讓更多普通民眾意識到,中國軍隊距離日常生活并不遙遠,巾幗英雄,大有向往。(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