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11月6日電題:守衛(wèi)在“生命禁區(qū)”——西藏阿里軍分區(qū)波林邊防連官兵戍邊記事
阿里高原被譽為“世界屋脊的屋脊”,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含氧量不足內地一半,紫外線強度卻將近平原地區(qū)的5倍,是公認的“生命禁區(qū)”。
駐守在“生命禁區(qū)”的西藏阿里軍分區(qū)某邊防團波林邊防連,防區(qū)海拔超過4600米。
雖然這里高寒缺氧,偏遠艱苦,但官兵們“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衛(wèi)國戍邊,無怨無悔。
四級軍士長王陽,曾在阿里邊防扎根16年,只要有險難任務,他都沖在前、干在先。
那年夏天,連隊奉命派人進駐前哨執(zhí)勤點,開設季節(jié)性哨所。執(zhí)勤點海拔5000多米,在那里,頭痛、呼吸困難、失眠等高原反應更強烈,巡邏道路也更艱險。
王陽主動請纓,擔任執(zhí)勤點班長。巡邏時,王陽背最重的裝具,騎最烈的馬,走在最前面。
有一年冬天,阿里高原遭遇暴雪,積雪1米多深,邊防連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中斷。暴雪后半個多月,連隊儲備的蔬菜全部吃完,炊事班長岳瑞友心急如焚。
請示上級后,連隊決定用馬匹馱菜。岳瑞友帶著小分隊踏上茫茫雪海,走在齊腰深的雪中。晌午過后,終于馱上菜,踏上歸程。太陽逐漸偏西,天黑前他們沒能趕回連隊。面對饑餓、疲憊和嚴寒的考驗,岳瑞友鼓勵大家:“不能停,停下休息就可能被凍死!”
凌晨2點,小分隊終于安全回到連隊,完成馱菜任務。
如今,走進連隊溫室大棚內,果蔬青翠欲滴,長勢喜人。冬日里,大白菜、小白菜、油麥菜、菠菜等葉子菜鮮翠欲滴;夏日里,西紅柿、黃瓜、圣女果、西瓜等常見果蔬散發(fā)出誘人的光澤。
“阿里高原年均降水量只有75毫米左右,高寒缺氧缺水,很多植物都難以存活。長期以來,官兵們吃的果蔬,主要靠長途外運補給。”種植員鄧康說。
后來,上級為邊防連隊建起溫室大棚。官兵們潛心研究高原溫室大棚種植技術,經過上百次試種,不僅在“生命禁區(qū)”種出了各種蔬菜,還種出了大西瓜。
在波林邊防連,大到巡邏執(zhí)勤,小到種菜喂馬,官兵們各司其職,發(fā)揮特長衛(wèi)國戍邊。
“邊防通”中士白云,通曉防區(qū)內點位、民情、通行條件。他發(fā)揮特長擔任小教員傳幫帶,提高了官兵處置邊情能力。
中士多吉歐珠,從小在馬背上長大。在連隊,他成為戰(zhàn)友們的馬術教練,讓戰(zhàn)友們個個成為騎乘高手。
……
艱苦環(huán)境沒有成為波林邊防連發(fā)展的“絆腳石”,相反,早已成為官兵戍邊的精神財富和動力源泉。連隊不僅榮立集體二等功1次,還多次被上級評為各類先進單位。僅近幾年,就涌現出數十名訓練尖子,多名戰(zhàn)士考學提干。(劉小紅、劉曉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