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周廣文、記者錢曉虎報道:初夏時節(jié),戴著列兵軍銜的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教員高波全副武裝,和西藏軍區(qū)“墨脫戍邊模范營”官兵一起,踏上邊防巡邏路。近3個月當兵代職,高波漸漸適應了高原生活,也喜歡上了邊防連隊。和高波一樣,幾個月前,來自陸軍14所院校和科研機構的748名干部走出校園,分赴“董存瑞連”“雷鋒連”等500個陸軍干部見習鍛煉基地,經(jīng)受基層連隊熏陶,補上“當兵”這一課。
組織院校和科研機構干部到見習鍛煉基地當兵代職,是陸軍黨委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鍛造能打勝仗干部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紅色基因代代傳”工程落地見效的有力抓手,旨在讓榮譽營連蘊含的忠誠基因、戰(zhàn)斗基因、作風基因融入干部血脈。
參加首批當兵代職的院校和科研機構干部90%來自教學科研一線,67%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承擔當兵代職任務的500個干部見習鍛煉基地都是歷史悠久、戰(zhàn)功卓著、全面過硬的榮譽營連,29%是紅軍營連、94.2%授予過榮譽稱號。按照當兵鍛煉1個月,代理營連、機關部門和科(股)副職4個月的模式,安排院校和科研機構干部到這些榮譽營連當兵代職,搭建教為戰(zhàn)、研為戰(zhàn)的互學互鑒平臺,讓他們沉到基層一線、住進營連班排、融入練兵備戰(zhàn),不斷開闊思維視野、豐富經(jīng)歷閱歷、積累實踐經(jīng)驗、提高能力素質(zhì),著力強化服務意識、轉改工作作風,培養(yǎng)造就大批高素質(zhì)陸軍教學科研骨干。
據(jù)了解,今年是陸軍組織干部到500個榮譽營連見習鍛煉的開局之年,陸軍機關有關部門將按照有關規(guī)劃和要求,扎實抓好院校和科研機構干部到基層見習鍛煉工作,走開常態(tài)化、制度化、基地化培養(yǎng)鍛煉干部的路子。
點 評
■張 旗
身入更要心入
748名干部走進500個榮譽營連當兵代職,陸軍這種為軍隊院校和科研干部鑄魂補氣的做法,值得提倡。
腳下沾有多少泥,心中就有多少情。下連當兵、蹲連住班是我軍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從60年前我軍首創(chuàng)干部當兵蹲連,到如今各級領導和機關干部當兵蹲連形成常態(tài),密切了官兵關系,促進了部隊建設發(fā)展。當前,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帶來的重塑重構,基層部隊出現(xiàn)許多新變化新特點,更需要各級干部“脫鞋下田”沉到一線,體察基層酸甜苦辣,為官兵排憂解難。
“當兵就要真當,蹲連就要真蹲,切實當出感情來、蹲出好作風。”落實習主席重要指示,真當真蹲就要摒棄背包蹲連,只見背包不見人;要摒棄當“賓”不當“兵”,不睡兵床、不吃兵飯、不干兵活;要摒棄當“看客”不當主人,只當旁觀者不解撓頭事。身入更要心入,只有真正轉變作風,蹲連干部才能融入基層、讀懂兵心,在靈魂碰撞和自我洗禮中,使干事創(chuàng)業(yè)更接地氣更有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