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來,無論去哪里作報告,我始終堅持不要接送、不要陪同、不要招待、不要報酬。因為——
我的生命屬于黨
■姜 凱

王 晶攝
人物小傳
姜凱,河北唐山人,1931年6月出生,1947年8月入伍,1949年3月入黨。海軍北海艦隊航空兵原副參謀長,新中國第一代飛行員、第一批特級飛行員。曾參加遼沈、平津等戰(zhàn)役和抗美援朝作戰(zhàn)、援越抗美行動。1954年在浙江沿海上空擊落國民黨空軍F-47型轟炸機1架,受到毛主席接見。榮立三等功5次、二等功1次、集體一等功1次,榮獲朝鮮人民共和國軍功章。1987年5月離休以來,義務為軍地作光榮傳統(tǒng)報告3200余場次,被評為“全國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全國離退休老干部先進個人”“全軍離退休老干部先進個人”。
今年是我黨我軍歷史上重要的一年:即將隆重召開黨的十九大,熱烈慶祝建軍90周年。對我個人來說,今年也是特別值得慶祝的一年:70年前,我光榮入伍;30年前,我光榮離休。
在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年份里,我時?;叵胱约旱能娐蒙?mdash;—
1947年,剛滿16歲的我參軍到部隊,經(jīng)過黨的教育培養(yǎng),懂得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懂得了什么是時時想著人民、事事為了人民。
戰(zhàn)爭年代天天行軍,不論行軍多少里路,只要住下來,我們就開展助民勞動。先為房東把水缸挑滿水,再給烈屬軍屬挑水,接著給鄉(xiāng)親們掃院子、掃街道。很快,村莊就變了模樣,環(huán)境煥然一新。
我們班只有我和學習小組長念過書。戰(zhàn)友來信了,我念給他們聽、幫他們寫回信。只要村里有黑板的地方,我就去寫黑板報,宣傳政策、“武裝”群眾。村里的老大爺、老大娘都夸我:“這個小戰(zhàn)士真不錯,眼里有活兒。”我參軍8個月,辦黑板報100多期,幫戰(zhàn)友寫信30多封,給群眾挑水2000多擔,17歲就被評為“愛民模范”。
在遼沈、平津戰(zhàn)役中,我經(jīng)歷過多場戰(zhàn)斗。在特務連當通信員時,我所在的二班經(jīng)常跟著王金生團長,有時一個晚上傳達6次作戰(zhàn)命令,從沒錯傳誤傳過。
1949年1月,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后,我所在的67軍駐在北寧線上,負責保衛(wèi)北京。那時,部隊產(chǎn)生了怠惰思想,有的戰(zhàn)友說:“不南下了,沒仗打了。”有的戰(zhàn)友說:“該復員回家,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了。”
我的入黨介紹人王鳳軒問我,對大家的這些說法怎么看?我說:“三大戰(zhàn)役是結束了,但戰(zhàn)爭并沒有結束。美國出錢老蔣出人,替美國打中國人。老蔣被打敗了,美國對華政策失敗了,但他們是不會甘心的。我們只有將革命進行到底,才能有效保衛(wèi)勝利果實。”王鳳軒夸我有文化。
1949年3月18日,在連長的帶領下,已當上副班長的我和幾名預備黨員趕到幾十里外的團部參加入黨宣誓儀式。路上,我們幾個人邊走邊唱《我為人民扛起槍》:“我為人民,人民為我,人民解放我解放……”
在團部,我們面對鮮艷的黨旗,舉起右手莊嚴宣誓。那一刻,我永生難忘。
從那以后,有人問我什么時候入黨,我都自豪地說:1949年3月18日,我的黨齡與新中國同齡!
68年來,我始終記著王鳳軒給我提的要求:“永遠做一名好黨員。”
在部隊,我開了30年戰(zhàn)斗機;離休后,我當了30年“播種機”。是黨把我從放牛娃培養(yǎng)成一名戰(zhàn)士、一名特級飛行員,我的生命屬于黨。所以,離休后我沒有在家里頤養(yǎng)天年,而是全身心投入到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宣講、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的事業(yè)中。
30年來,無論是去農(nóng)村、社區(qū)、學校,還是到企業(yè)、機關、軍營作報告,我始終堅持“四不要”:不要接送、不要陪同、不要招待、不要報酬。
共產(chǎn)黨員不是離休就結束了使命。我知道有位老紅軍,99歲還在作報告。我今年86歲,也計劃講到96歲——2027年,那時我參加革命正好80年。
(記者王凌碩、特約記者王慶厚整理)
(原載于《解放軍報》2017年5月8日)
來源:http://www.81.cn/2017jj90/2017-07/12/content_7672871.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