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昆明5月26日電 (陳靜 葉洋萍)26日上午,中國第15批赴黎巴嫩維和部隊官兵陳慶波和他的99名維和戰(zhàn)友完成維和任務,搭乘聯(lián)合國包機抵達云南昆明。這次歸國,他不僅帶回一枚聯(lián)合國和平勛章,還帶回了聯(lián)黎司令比爾里將軍親筆簽名的“司令嘉獎”。
陳慶波是中國第15批赴黎巴嫩維和部隊建筑工兵分隊立體建筑連指導員,回憶起過去一年維和生活的點點滴滴,滿臉黝黑、身材魁梧的陳慶波說道:“這一年,有收獲、有成長。最難忘的,就是干‘藍線’栽樁,可謂又苦又累又危險。”
陳慶波稱,有一次他帶領30多名官兵前往“藍線”執(zhí)行栽樁任務,到達現(xiàn)場后發(fā)現(xiàn),作業(yè)點在一處40多度的山坡上,距離停車位置有300多米,因為道路坎坷、山坡陡峭,汽車無法行駛,作業(yè)所需的建材只能靠人工搬運。更嚴重的是,四周都是雷場,不足2米寬的通道附近,依稀可見裸露在外的地雷。
“危險,阻擋不了我們追求和平的腳步。”陳慶波稱,他確定好基準點后,把官兵分成材料運送組、攪拌組等,分頭負責、輪班作業(yè)。時值盛夏,黎巴嫩地表溫度高達40余攝氏度,官兵們肩挑手扛把建材搬運至作業(yè)點。在此過程中,有的官兵手磨破了皮,有的肩膀滲出了血,但大家堅持作業(yè),僅用3天時間,就將一個象征和平的藍桶豎立在黎以邊境,比原計劃提前了一個多星期。
“吃苦不言苦、鐵肩勇?lián)?,是維和官兵的真實寫照。”在返程大巴上坐在陳慶波旁的連長易宏亮稱,他們所在的二排,曾進駐離營區(qū)80余公里的某國維和營進行防護掩體施工作業(yè),面臨保障難、補給難、自然條件惡劣等困難,維和官兵堅持作業(yè),耗時4個多月完成防護墻改建、掩體構筑、T型墻吊裝等任務。
陳慶波介紹,一年來,他所在的建筑工兵分隊栽設藍桶7個、建設掩體20多個、吊裝T型墻130多塊、醫(yī)療救助1000余人次,200名官兵全部被授予聯(lián)合國和平榮譽勛章,聯(lián)黎司令比爾里曾稱贊他們說:“你們是聯(lián)黎部隊的‘冠軍’,‘NO.1’!”(完)
(原標題:中國維和官兵陳慶波的黎巴嫩維和日記)
來源: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7/05-26/8235464.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