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朝鮮頻繁試射導彈不致惡化美朝關系,但半島無核化仍道阻且長
8月24日早晨,韓國軍方探測到朝鮮發(fā)射了兩枚短程彈道導彈。軍事專家認為,朝鮮24日晨所射導彈的最高飛行高度97千米,是今年發(fā)射的飛行器中的最高值。韓軍一名人士表示,朝鮮當天早晨有可能是以高角度發(fā)射了現(xiàn)有武器,但鑒于飛行高度大幅提高,也不排除發(fā)射新彈種的可能性。
在過去的兩周里,朝鮮連續(xù)兩次發(fā)射導彈,相互間隔僅有七天。與此同時,朝鮮方面也一反常態(tài),在未受美韓“挑釁”的情況下(盡管8月初美韓軍演被朝鮮指責為違背新加坡共識),以異常嚴厲的措辭批評美國。朝鮮認為,造成當前美朝關系和半島局勢陷入僵局的所有責任都在美國一方。
在這一背景下,國際社會所關注的問題是:朝鮮當前的舉措,是否會對美國造成較大刺激,從而極度惡化美朝關系,導致半島局勢再度緊張?
對此可以從技術面和基本面兩個維度進行分析。
朝鮮知道美國有兩條底線
為解答上述問題,我們不妨先從技術面入手。2019年6月6日,美國國會研究服務局(Congress Research Service)專家提交了關于朝鮮發(fā)展核武器技術和彈道導彈計劃的報告。得出的結論是,5月份朝鮮的發(fā)射活動旨在改善導彈的特性,包括目標系統(tǒng)。還有人指出,朝鮮的導彈試驗旨在設計能夠繞過諸如愛國者、宙斯盾和薩德等導彈防御系統(tǒng)的技術。
7月11日,駐韓美軍發(fā)布2019年度戰(zhàn)略匯編(Strategic Digest),該報告稱朝鮮火星-15(Hwasong-15)洲際彈道導彈能夠攻擊美國本土之全部,估計其飛行距離為12874公里。另一型洲際彈道導彈,火星-14能夠攻擊美國本土之大部分,其飛行距離為10058公里,而火星-13導彈的飛行距離為3418公里。
在這份文件中,美國軍方確實認識到朝鮮制造了一種彈道武器系統(tǒng):從短程導彈到洲際導彈。此外,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朝鮮問題研究網(wǎng)站“北緯38度”的工程專家約翰·席林(John Schilling)認為,如果能夠保持目前的導彈技術改進速度,平壤將在2025年之前設法制造一種固體推進劑的洲際彈道導彈。席林認為在2017年7月的第一次和第二次試射時,朝鮮已經(jīng)將火星-14的彈頭重量從500公斤減少到350公斤,從而增加了其飛行距離。
然而,或許是朝鮮方面也深知美國對其核武及導彈實力的了解,更清楚美國的真實底線可能有二:一是不能再進行新的核試驗;第二,是絕不可以擁有對美國本土構成實質(zhì)性威脅的遠程彈道導彈和洲際彈道導彈。滿足上述兩個限制性條件,那么大概率上說,朝鮮近期試射中短程導彈,就不會對美朝關系造成致命沖擊。
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8月25日在法國參加G7峰會期間談及朝鮮近期多次試射導彈時,雖然表示了不滿,但指出朝鮮并未進行核試驗,只是試射短程武器,而這“不違反任何協(xié)定”。面對記者詰問,他甚至兩次說道“我已明確強調(diào),(朝鮮導彈發(fā)射)并非對美國的警告”,并表示“這些都是基本導彈”。美國的反應正可為朝鮮近期的射彈行為不會惡化美朝關系做注腳。
半島基本面已變,無核化前景如何?
在技術面分析之外,我們還需要關注半島問題的“基本面”,也就是主要涉半島問題國家的政策調(diào)整與他們之間的戰(zhàn)略互動。
美朝之間的互動,上文已經(jīng)給出分析,不必贅言。需要關注的是美朝轉圜的重要推手——韓國近期的動向。在日本所發(fā)起的對韓貿(mào)易戰(zhàn)、技術戰(zhàn)中,韓國方面已經(jīng)焦頭爛額。但從過去兩年多美朝韓三邊互動的情況看,韓國更多的扮演“第一推動力”和“穩(wěn)定器”的作用;而目前這兩種作用都不再被當事雙方所急需,因而韓國的外交價值在降低。當然,這種降低也不會導致半島局勢因為韓國因素而出現(xiàn)巨變。
“第一推動力”指在美朝之間缺乏起碼的互信,溝通渠道極其有限的情況下,韓國從中牽線搭橋,使美朝之間增加正面互動,從而開啟歷史的閘門。而當這道閘門被開啟后,美朝的互動會形成一定的“慣性”,即在沒有新的重大外力阻遏的前提下,依舊朝著正向互動的方向發(fā)展。
“穩(wěn)定器”指在美朝互動過程中出現(xiàn)的誤判、誤解,以及雙方處于國內(nèi)政治等諸多考量而彼此釋放出的負面甚至威脅信號,從而產(chǎn)生波折的情況下,為了使美朝正向互動依然能夠繼續(xù)進行下去而非無限期終止,甚至開倒車,韓國出面進行轉圜。
從當前的情況看,上述兩種問題的出現(xiàn)概率已經(jīng)降到特朗普上臺以后的最低。當前的美朝關系也可以被視為朝方領導人上臺后的相對最穩(wěn)定時期。美朝經(jīng)過多輪博弈,已經(jīng)大體上試探出彼此的底線。
現(xiàn)在美方的第一關注點顯然不在朝鮮半島。朝方近來雖然顯得有些“心急”,希望通過試射導彈來“求關注”,從而推動美朝關系朝著對朝更有利的方向發(fā)展。但在美方回應較為冷淡的現(xiàn)狀下,朝鮮也將感知到,過多的對美戰(zhàn)略行動恐怕仍將無功而返;而真正能夠觸動美方神經(jīng)的“大動作”、“大新聞”,恐怕又將給美朝關系帶來新的波折甚至巨變,從而使得朝鮮最高領導人最近兩年來苦心經(jīng)營的對美外交成果面臨“一把輸干凈”的威脅。
所以,我們?nèi)绻姓J朝鮮為一個“理性行為體”(rational actor),那就應該預判,朝鮮會在近期降低對美外交的熱度,平淡下來;同時通過推進對華、對俄、對東盟外交,來從正面拓展本國的國際生存空間,從側翼迂回,試圖“倒逼”美國與之加強交往。
在上述過程中,大概率的情況將是,朝鮮半島的和平維持系數(shù)得到提升。即,半島生戰(zhàn)生亂的可能性將進一步大幅降低。然而,半島無核化的問題,正如朝鮮周邊國家所指出的,這是一個持久的問題,要想徹底解決非一日之功。因此,需要有關各方周密行動,本著對本國和地區(qū)安全負責任的態(tài)度去行事。
?。ㄅ炫刃侣勌丶s撰稿 王鵬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