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8月印度海軍的“辛杜拉克沙克”號艇發(fā)生沉沒事故
【環(huán)球時報報道】據(jù)印度《國際商業(yè)時報》5日報道,在印度總理莫迪“印度制造”政策的號召下,印度軍方正面臨尷尬處境——要不要支持“價高質(zhì)次”的國貨?無論是印度陸軍的“阿瓊”坦克,還是空軍的“光輝”戰(zhàn)斗機,這些國貨都讓印軍頭疼不已。擺在當前的現(xiàn)實難題是,兩艘急需改造升級的俄制“基洛”級潛艇,到底是應(yīng)該送到俄方造船廠進行維護,還是由印度自行改裝?
報道稱,這兩艘潛艇的維修合同價值240億盧比(約合23億元人民幣),印度國防部正為如何處置它們而爭吵不休。由于采購新潛艇的計劃推進緩慢,印度海軍決定對4艘“基洛”級常規(guī)潛艇進行升級,將其服役周期延長至少10年。按照原先的計劃,首批兩艘潛艇已經(jīng)送抵俄羅斯進行升級,印度國防采辦委員會要求剩下的兩艘按照“印度制造”政策,交由印度造船廠進行升級。“如果該項目被授予印度造船廠,將極大提升印度在潛艇方面的技術(shù)能力。”
但印度海軍考慮的因素完全不同。正是因為當初印度政府堅持要求從法國采購的新一代“鲉魚”級潛艇必須保證本土建造,使得該項目從2005年簽署后,直到2017年才交付第一艘潛艇,拖延了足足6年時間,堪稱當前印度潛艇部隊“青黃不接”的罪魁禍首。如果原本準備應(yīng)急的“基洛”級潛艇升級計劃再碰上印度國防工業(yè)的“拖延癥”,印度水下力量將陷入無艇可用的惡劣處境。報道稱,這樣的擔憂并非空穴來風。此前為升級一艘“基洛”級潛艇,印度斯坦造船公司曾花費9年時間,甚至比建造一艘潛艇的時間還要長得多。
對于印度海軍的擔心,有意承接潛艇升級計劃的印度斯坦造船公司表示“已經(jīng)克服了原先暴露的這些問題”。但印度海軍仍深感擔憂,因為通常潛艇升級后的檢測認證應(yīng)該由原制造廠負責,但印度造船廠自行升級后,丟失這筆軍購大單的俄羅斯造船企業(yè)是否還愿意配合?▲ (魏云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