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wèi)祖國,就是保家鄉(xiāng)……”在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85歲的抗美援朝老兵姜超政至今依然能嫻熟地唱起舊時戰(zhàn)歌,他依然記得當年“爭上前線、槍林彈雨、造橋修路保機場”的崢嶸歲月。

抗美援朝老兵姜超政回憶往事 陳諾 攝
1947年前后,在姜超政的老家廣西北海,游擊隊活動頻繁,年幼的姜超政耳濡目染下成了游擊隊的“小隊員”,傳遞消息、寫貼標語等,從小種下了保家衛(wèi)國、維護和平的愛國主義種子。
1951年,姜超政參軍入伍。“當時,抗美援朝戰(zhàn)爭打得異常艱苦,作為一名有血性的中國人,誰都想上戰(zhàn)場支援。”他回憶道。
由于戰(zhàn)況激烈,姜超政在用1個月時間學會打槍投彈后,就跟隨部隊進入朝鮮,那時他還不滿16歲。
彼時,美軍將朝鮮的公路、橋梁、機場作為主要轟炸目標,以切斷交通運輸線。姜超政所在的工兵24團,主要在新義州、老義州、鴨綠江一帶活動,主要任務是搶修那些被炸毀的公路、橋梁和機場。
姜超政說,他們當時只有鐵鎬、鐵锨等簡單的工具,公路被炸斷,他們就回填土石。有時候正修著,炸彈就扔下來了,戰(zhàn)士們只能躲到附近樹林或草叢中隱蔽起來,有時連個藏身的地都沒有。
“為保證運輸線的暢通,工程再難,戰(zhàn)士們要想盡辦法將公路修好、保衛(wèi)好。”姜超政說,面對敵軍不定時的飛機轟炸和掃射,戰(zhàn)士們三四個人一個小組,每個小組保衛(wèi)一段路,用血肉之軀牢牢守衛(wèi)著交通運輸線。
“在冰天雪地中,每天陪伴我們的是槍林彈雨、飛機大炮,沒有人不怕死,但隨著身邊戰(zhàn)友一個個的犧牲,我們越看越氣憤,越戰(zhàn)越堅強,越打越有信心。”姜超政如是說。

抗美援朝老兵姜超政。受訪者供圖
鴨綠江上的那次轟炸,姜超政永遠也忘不了。
當時,姜超政和戰(zhàn)友們在鴨綠江上架橋,突然敵人成批的飛機飛了過來,對著橋面瘋狂轟炸。一瞬間,炸彈像雨點般落下,戰(zhàn)士們躲避不及,很多被炸死炸傷。
“抬頭看,我這輩子都沒見過這么多飛機;低頭看,戰(zhàn)友們的鮮血已經把鴨綠江都染紅了。”說到這里,姜超政哽咽了。
事實上,姜超政曾數(shù)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有一次在修路時,姜超政和戰(zhàn)友們再次遭遇敵軍飛機的狂轟濫炸,“當時飛機飛得特別低,而且沒地方躲,有一個炸彈在離我不遠處爆炸了。”姜超政說,“當時我覺得自己必死無疑了。”
天佑義士。轟炸結束后,當戰(zhàn)友們扒開厚厚的泥土,將姜超政抬出來時,他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姜超政還活著!那時他才15歲!
由于經常夜間修路,驚險的事時有發(fā)生。為了不引來敵軍飛機轟炸,姜超政和戰(zhàn)友們大多在夜里修路造橋,許多時候需要駕駛運輸車,在彎曲坎坷的山路上,他們連車燈都不敢開,有好幾次車子都開翻了。
談及當時是否害怕,姜超政如今依然堅定地說:“人生自古誰無死,志愿軍不怕犧牲。”
70年后再回首,姜超政說:“抗美援朝戰(zhàn)爭打出了共和國的國威,打出了志愿軍的軍威,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堅強意志。”
對于未來,他堅信,“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祖國母親會越來越強大,民族振興指日可待。”
(范宇斌 陳諾)
(來源:中新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