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元勛吳自良:為第一顆原子彈裝上“心臟”
我是央廣記者王銳濤,今天我們邀請軍史專家董保存繼續(xù)為您講述兩彈一星元勛的故事。
吳自良,著名材料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曾帶領團隊成功研制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核心原件——分離鈾同位素用的甲種分離膜,為中國成功爆炸原子彈和國防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董保存:我們今天講的是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吳自良的故事,是他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安裝了心臟。所謂原子彈的心臟是什么呢?是一種叫做甲種分離膜的核心原件。這個原件可以將鈾235和鈾238這一對同位素分開,提煉出高濃度的用于發(fā)生核裂變反應的鈾235,所以它被稱之為原子彈的心臟。吳自良團隊卓著的科研成果使得中國成為了掌握這項技術的第三個國家,另外兩個國家是美國和蘇聯。
當時吳自良受領任務時,他其實對這個領域并不熟悉,并不了解。因為吳自良在美國留學時學的是物理冶金研究。在他大學畢業(yè)后,曾經有人力邀他加入國民黨,但被他堅決拒絕。后來他就想辦法考取了留學的機會,到美國的匹斯堡卡內基理工學院,就是現在的卡內基梅隆大學冶金系讀博士學位。完成學業(yè)后,因表現出色他被留到卡內基理工學院金屬研究所做研究工作。在此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毛澤東的主張和思想深深地影響了一批中國的海外留學生。1950年,吳自良接到了國內他的一位老師給他寫的信,內容是希望他能夠回國工作,并且告訴他,是周恩來總理指派我動員你們回來的。當時美國移民局不讓吳自良回中國,他就找了一個理由,說我的母親年紀太大了,我一定要回去看看,我們中國人是講究孝道的,以這樣一個理由然他才得以回到祖國?;貒?,吳自良等一批留學生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接見,在北京的紫光閣,周總理一共接見了二三十個在國外學習的留學生,周總理對他們說,你們都是能夠做事的人,現在你們回來了,我們非常歡迎,而且現在國內是一窮二白,什么都沒有,我們準備用三年的時間來恢復經濟,所以你們要做的事情就是怎么樣盡快地使我們國家經濟恢復起來,讓國家強大起來。
上世紀50年代末,蘇聯撤走專家后,中國原子彈研制工作一度陷入瓶頸。經過綜合考量,國家將研制甲種分離膜的任務交給了上海冶金所,而時任上海冶金所副所長的吳自良成為了這個項目的技術總負責。
董保存:當時蘇聯人曾經說過一句話,甲種分離膜是社會主義陣營安全的心臟,并把這種甲種分離膜技術視之為絕密中的絕密。作為研究室的主任和項目的總負責,吳自良幾乎是絞盡腦汁,帶著所有的科研人員夜以繼日地攻關,剛開始他們用了很多很常規(guī)的辦法來研制這種原料的粉末,幾次實驗都不成功。怎么辦呢?既然用正規(guī)方法不行那我們就要試著用別的辦法來做。當時吳自良就想到了一種很奇特的辦法,他根據自己的這種設想和研究人員一起進行試制,結果這一次卻有了巨大的突破,并在半年之內就解決了原料工作的突破性難題。
在此期間,工藝問題又到了試制階段,那時候吳自良幾乎和團隊成員天天進行著各種各樣的測試。當然他后來在回憶時也特意強調,那個時候僅憑我們幾個人是無法完成這個任務的,是我們國家在進行統(tǒng)籌協(xié)調。當時的華東科委、上海市委,還有上海冶金局、化工局等等單位都給予了全力配合。也正是這樣,吳自良帶領科研人員共同完成了這樣一個極其特殊的任務,為中國的原子彈造就了心臟。
作為材料科學家,吳自良一直致力于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所急需的關鍵實用材料的研制工作。在完成原子彈研制工作后,吳自良致力于發(fā)展我國高技術材料和材料科學,在金屬、半導體和氧化物超導體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研究成果,并培育了大批科技人才。
董保存: 1963年,甲種分離膜基本上研究成功,之后吳自良等人將成果送到了北京中科院的原子能所,會同原子能所進行實驗驗證。在完成這項國家交付的艱巨任務后,吳自良和同事們又開始了新的工作。期間在經歷了很多的事情之后,一直到1983年,當時上海冶金所所長也是這個項目的參加者——鄒世昌同志到北京開會,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錢三強告訴鄒世昌:“你們做出來的元件性能很好,分離率比蘇聯的還要高。鄒世昌回到上海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吳自良院士,由于我們的兩彈一星是個系統(tǒng)工程,每一段都有負責的團隊,吳自良負責的這一段做完之后就交給國家了,之后再也沒有過問。直到十幾年、二十年之后他們才知道了這個消息。
后來甲種分離膜制造技術榮獲1984年國家發(fā)明獎一等獎和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這個特等獎獎項是獎給原子彈的突破和武器化這個專項的。在榮譽面前,吳自良表現出一位科學家金光閃閃的無私精神,他把這個獎狀復制之后發(fā)給了每一位參研人員,重達一斤的金質獎章就交給了上海的冶金研究所。吳自良這一代老科學家甘于寂寞,無私奉獻、一心一意地完成國家交給的任務。這樣的一種情懷,這樣的一種精神,就是我們所說的“兩彈一星”精神重要的組成。
(中國之聲國防時空·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