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新時代革命軍人履行使命、擔當盡責的必然要求
前不久,河北省無極縣退伍老兵呂保民在一起歹徒持刀搶劫案中,挺身而出與歹徒搏斗,在群眾協(xié)助下將歹徒制服。他身中5刀,一度命懸一線。談到與歹徒搏斗時驚心動魄的15分鐘,呂保民認為這很平常,稱如果是其他老兵碰到了,也一定會沖上去。退伍30年,呂保民的身份變了,但軍人的本色、血性始終未變。
呂保民的模范行動引人思考。在我軍歷史上,從來不乏血性軍人。董存瑞、黃繼光、邱少云、張超等掛像英模,哪一個不是血性十足?他們在自己的軍旅生涯中,在鍛造忠誠品質(zhì)過程中,培育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有了忠誠與信仰,方可意志如磐。鍛造忠誠品質(zhì),核心在于鑄牢軍魂,堅決做到聽黨指揮。對于新時代革命軍人而言,就是要以革命傳統(tǒng)、革命前輩、革命先烈為鏡子和楷模,從英模身上汲取強大精神力量,以絕對忠誠的品質(zhì)投身到強軍的征程中,不管遇到什么樣的挑戰(zhàn)、面對什么樣的誘惑、經(jīng)受什么樣的挫折,都始終站穩(wěn)立場,聽黨的話、跟黨走,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必勝。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新時代革命軍人履行使命、擔當盡責的必然要求。這種充滿血性的戰(zhàn)斗精神,要用熱愛國防、建設(shè)國防、獻身國防的熾熱情感來熏陶培養(yǎng),用忠誠擔當托舉事業(yè)騰飛。激揚血性,就要把青春年華無怨無悔地獻給軍旅,以不辱使命的崇高追求、恪盡職守的精神狀態(tài)、精益求精的一流工作,為部隊建設(shè)發(fā)展貢獻智慧力量。堅持用習主席的“勝戰(zhàn)之問”反躬自問,自覺在析形勢、思憂患、查短板、強本領(lǐng)中弄清當兵干什么、打贏靠什么、練兵為什么,時刻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發(fā)”的備戰(zhàn)狀態(tài);要在難局、危局、險局中強化不怕吃苦受累、不怕流血流汗的精神,確保一聲令下拉得出、頂?shù)蒙稀⒋虻泌A;要不斷磨礪堅韌不拔的意志品格,鍛造不怕犧牲、敢于勝利的過硬作風。
作為新時代革命軍人,在強軍實踐中有所作為,必須努力培養(yǎng)敢打必勝的精神品質(zhì),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保持革命英雄主義的昂揚斗志,以沖鋒的姿態(tài)對待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血性永在,永不言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