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至27日,美國國務卿克里訪問中國,就雙邊關系及地區(qū)熱點問題與中方進行磋商。克里此行的焦點議題是朝鮮核危機,并與中方就推動安理會出臺新制裁方案與中方達成初步共識。但是,中方表態(tài)顯示,中美就如何制裁與為何制裁存在立場差異。從朝核危機脈絡走向看,單靠制裁顯然難尋出路,朝核危機的解決本質還在于美朝政治關系和對半島安全機制的重新審視與定位,皮球仍在美國半場。
去年底朝鮮進行第四次核試驗并引起世界廣泛震動,因為朝鮮如此“頂風作案”不僅意味著一系列針對它的制裁失效,而且預示著朝核危機繼續(xù)向危險方向和地步惡化。隨后,美國政府及輿論一如既往地大談中國責任論,同時,美國軍方強化在東北亞的行動,甚至聒噪新的朝鮮戰(zhàn)爭隨時爆發(fā)??死镎窃诖吮尘跋麻_始北京之行,并被媒體形容為“施壓之旅”。
與此同時,美國醞釀的制裁措施新方案也見諸媒體,主要包括禁止向朝鮮出口石油,禁止從朝鮮進口礦產資源,禁止朝鮮航空公司班機飛過領空,并對繼續(xù)與朝鮮進行貿易的政府和企業(yè)、個人啟動連帶制裁。一句話,美國要從經濟上窒息朝鮮,從對外聯(lián)系上孤立與隔絕朝鮮,以便推動朝鮮的經濟乃至政權徹底崩潰而迫使其放棄核武。
中國外長王毅在會見克里時駁斥了美方將朝核危機加劇歸咎于中方的簡單結論。他指出中方立場堅定不移,未曾改變也不會改變,但中方認為朝鮮半島無核化與半島和平穩(wěn)定及對話磋商三者密切相關,彼此互動,互為因果,因此,同意安理會出臺新制裁措施,但關鍵依然在于通過繼續(xù)對話尋求朝鮮棄核并實現半島的長期和平與穩(wěn)定。
朝核危機遷延已久,實質是美國一直秉持敵對立場并幻想癱瘓朝鮮政權,這一策略引發(fā)朝鮮戰(zhàn)略安全感極度缺乏。朝鮮未必真的希望坐擁核彈而謀求大國地位,而是通過核威懾反制美國顛覆其政權的圖謀。這種結構性和根本性矛盾不加解決,任何外部壓力和制裁都將于事無補,甚至與半島無核化的良好愿望背道而馳。朝鮮反復要求開展朝美單獨對話,已經毫不掩飾地亮出迫切希望實現雙邊關系正?;牡着?,只是美國非但不予理會,反而借助不斷加碼的經濟制裁和軍事威懾,傳遞欲置朝鮮于死地的零和選項。
針對朝鮮擁核企圖,中國作為核擴散潛在的最大受害國,一直支持以軟硬兩手化解危機,既積極參與和支持安理會對朝鮮進行制裁,壓縮與朝鮮的經貿和金融交流,凍結雙邊高層交往,同時也努力搭建六方會談平臺,推動各方和平磋商,力避朝核談判破裂和局勢向軍事對峙和武裝攤牌方向滑行。但是,由于朝核危機的關鍵矛盾即朝美關系始終無法突破,整個事態(tài)在過去幾年中完全陷入僵局,繼而致使朝鮮進一步鋌而走險。
受慣性思維和陳舊國際關系觀念的影響,輿論特別是西方輿論總是簡單地把目光投向中國,甚至把朝核危機無解的責任推給中國,以為朝鮮對中國言聽計從,以為中國能對朝鮮施加獨特影響,進而對整個危機的解決陷入戰(zhàn)略性誤判。事實上,中朝關系已今非昔比,整個東北亞關系格局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朝已回歸正常關系序列,指望中國做出超越自身能力和條件的貢獻已是強人所難,希望中國進一步加劇朝鮮民眾的困境更不能被中國所接受。既往的嚴厲制裁也證明,對朝鮮勒緊經濟、貿易、外交和軍事絞索,并不能真正解開核危機這個死扣。
朝核危機其實是冷戰(zhàn)的一段殘垣斷壁,阻撓這個問題化解的還是冷戰(zhàn)思維,根本而言,還是美國從其控制亞太的戰(zhàn)略布局考慮,不愿意化解這塊寒冰。道理與邏輯很簡單,朝核危機延續(xù),半島和東北亞可以保持緊張態(tài)勢,美國可以繼續(xù)在此集結重兵并引而不發(fā),其終極目標絕非防范朝鮮策動戰(zhàn)爭,對中國缺乏戰(zhàn)略信任,防范、遏制、干擾中國和平崛起,才是其終極意圖所在。
奧巴馬在任期間,美國已順利解決更為復雜的伊朗核危機,也快速調整政策并與宿敵古巴實現關系正常化,進而實現兩個方向的安全與外交大豐收。同樣,朝核危機能否解決,關鍵仍然在美國,在朝鮮,而不是在中國。如果美國不放棄自己的戰(zhàn)略私心,終將禍及半島無核化大業(yè),也必然因其外溢效應,給自己帶來難以收拾的后果。(馬曉霖)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朝核危機:皮球仍在美國半場)
(原文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6-01/30/c_128686467.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