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備受關注的“國際軍事比賽-2020”于莫斯科當地時間9月5日落下帷幕,32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56支參賽隊同場競技,為觀眾奉獻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軍事比賽盛會。中國軍隊派出6支參賽隊參加“坦克兩項”“安全環(huán)境”“汽車能手”“偵察尖兵”“開闊水域”“空降排”6個項目比賽,取得4個單項第一、4個團體第二、2個團體第三的好成績。
回顧我軍參加“國際軍事比賽-2020”這些天,全程觀賽的記者印象深刻、感受頗多。中國軍隊在國際舞臺展示風采獲得獎牌的同時,還有比摘金奪銀更重要的收獲。
淬火之旅
——置身世界軍隊坐標系,用一流標準審視自己,尋找不足和努力方向
“無論戰(zhàn)車跑到哪里,都會有炸點爆炸;靶位設置用的器材異常逼真……”“空降排”項目比賽現場,已駕馭戰(zhàn)車10年的中方參賽隊員涂志軍感嘆不已。
當地時間8月25日,“空降排”戰(zhàn)車賽在俄羅斯普斯科夫州“紅木船”靶場進行。在賽前的裝備展示中,“轟隆隆”的馬達聲越來越近,涂志軍仔細尋找一番后,才發(fā)現3輛嚴密偽裝的俄式戰(zhàn)車。原來,戰(zhàn)車被對方就地取材用樹枝樹葉偽裝了起來,肉眼從遠方很難發(fā)現。
挑戰(zhàn)不止于此。“裁判怎么沒有出靶?”比賽中,當涂志軍的戰(zhàn)車進入射擊陣地完成射擊準備后,射手為找不到靶標而著急撓頭。“出靶順序不是按照預案的遠、中、近順序,而是不同距離上的多種目標在短時間內顯示,并且有些靶標高度、角度也不盡相同。”在涂志軍提醒下,射手迅速作出調整,成功發(fā)現并擊中目標。
走下戰(zhàn)車,涂志軍直呼過癮:“這比賽真跟打仗一樣。”
“戰(zhàn)斗力必須在復雜環(huán)境條件下錘煉,比賽環(huán)境越惡劣,競爭對抗越激烈,越有利于提高部隊實戰(zhàn)化能力。”陸軍工程大學教授姬改縣認為,中國軍隊置身國際賽場與外軍競技角逐,在展示部隊官兵技戰(zhàn)術水平的同時,更要在世界軍隊的坐標系中用一流標準審視自己,尋找不足和努力方向。
縱觀中國軍隊參加的6個項目,無論是比賽內容設置,還是比賽環(huán)境構建,基本按照所屬兵種作戰(zhàn)的流程和內容進行設計,并根據俄軍多年的實戰(zhàn)經驗,將戰(zhàn)場環(huán)境位移濃縮到訓練場,普遍具有戰(zhàn)訓一致、連貫作業(yè)、超高強度的特點,注重在近似實戰(zhàn)、接近極限的環(huán)境條件下考驗人員的作戰(zhàn)能力和裝備的適應能力。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練。比賽期間,“空降排”項目中國參賽隊領隊趙東升一邊組織參賽,一邊觀察總結。比賽還沒結束,他已經記下了半個筆記本的組訓心得。
“比賽基本涵蓋了一個建制空降排所需掌握的所有戰(zhàn)斗技能。每場比賽,載員均需負重越野10千米以上,射擊課目普遍安排在武裝越野4至5千米后直接展開,并嚴格控制射擊時間,旨在考驗戰(zhàn)士體能大消耗后的射擊穩(wěn)定性。這種練兵和比賽方式值得我們借鑒。”趙東升介紹說。
“看到差距也是收獲,只有看到差距,才能正視和克服不足,使自己變得更優(yōu)秀。建設世界一流軍隊需要在世界軍事賽場上競技切磋,不斷提升自我,提高實戰(zhàn)本領。”軍委訓練管理部領導如是說。
他山之石
——參賽是走出國門的練兵備戰(zhàn),也是零距離的學習之旅
“出國參賽,我們到底學到了什么?”
記者采訪了幾個項目的領隊、教練和部分參賽官兵,大家最大的感受是拓展了視野,學習了先進的組訓和管理理念。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從今年的一些賽事安排變化中,可以管窺俄方在實戰(zhàn)化訓練方面的最新理念和思維。對此,“汽車能手”項目中國參賽隊教練員孫奇龍深有感觸。
與去年相比,今年“汽車能手”比賽增加了修理工程車車型,新設了指揮車環(huán)形障礙和重裝備運輸車坦克牽裝兩個課目,改變了3條賽道,同時對規(guī)則進行多處修改。
“內容和規(guī)則的改變,使比賽更加符合戰(zhàn)場實際,貼近實戰(zhàn)標準。”孫奇龍告訴記者,俄方賽前下發(fā)的比賽規(guī)則并沒有細化每一處的動作要領,部分內容甚至模棱兩可。這看似不嚴謹,實際上體現出戰(zhàn)場無定則的思想。在一些課目的比賽中,俄方臨時調整場地設置,反映了戰(zhàn)場瞬息萬變的特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連續(xù)參加6屆國際軍事比賽裁判工作的“安全環(huán)境”項目中方裁判長馮正超介紹說,該項目比賽始終將防護射擊、防護越障、戰(zhàn)斗技能、車輛駕駛等基礎課目與核化偵察、洗消、留樣等防化專業(yè)行動一體化設計,既檢驗了防化兵的專業(yè)技能,又考核了防化兵作為一名軍人的基本戰(zhàn)斗技能水平。我陸軍“防化奇兵-2019”比武就借鑒了這種比武考核的樣式,檢驗了防化兵專業(yè)車組的戰(zhàn)斗能力。
每年國際軍事比賽,裝備是備受關注的焦點。今年,中國參賽隊除“坦克兩項”攜96B型坦克外,其他項目均使用俄軍裝備參賽。在適應性訓練和正式比賽期間,我參賽官兵通過操作使用俄軍的武器裝備,零距離體驗俄軍裝備的技術性能及維修保養(yǎng)的方法。
“俄軍在裝備管理上特別注重制度的內化認同。”孫奇龍說,俄軍部分卡瑪茲系列運輸車雖車齡在10年以上,但車輛技術狀況良好,重要原因是其能夠嚴格落實裝備管理制度。駕駛員進入車場前需進行體檢、車輛出場前要進行檢查、裝備維修必須進入維修車間等等規(guī)定,在具體落實上已成為行為自覺。
平常之心
——不特意挑選隊員,不以獎牌論英雄,真正依托賽事平臺錘煉和檢驗部隊
當地時間9月5日,國際軍事比賽的重頭戲——“坦克兩項”迎來終極對決。最終,中國隊以1小時29分29秒的成績奪得亞軍,僅落后冠軍俄羅斯隊36秒。
與成績相比,更令人欣慰的是參賽人員選拔方式的改變。據“坦克兩項”項目中方領隊季衛(wèi)星介紹,以往,為了在國際舞臺展示中國軍隊形象,人員選拔、培訓工作往往提前很長時間進行。此次中國軍隊參賽隊員則以年輕戰(zhàn)士為主,平均年齡不到23歲,均為首次參賽。決賽中,1999年出生的射手朱孔浩與戰(zhàn)友們共同努力,打出了24發(fā)全部命中靶標的好成績;最后一組出場的703車組駕駛員沈子豪只有20歲,是隊里年齡最小的,而他駕駛的坦克以最快速度到達終點。
不特意挑選參賽部隊和官兵,讓更多基層年輕官兵走向國際賽場,這一舉措折射出我軍自信心的提升、成績觀的嬗變。
在網上直播平臺,不少收看比賽直播的網友關注參賽成績的同時,也在熱議比賽中出現的爭議裁決。然而,參賽官兵從容淡定。
“當時雖然有爭議,但是大家都感到,只要能展示出我們平時的訓練水平,真正提升能打仗打勝仗的能力就是收獲。”“坦克兩項”比賽中方教練員邰瑩說。
記者在多個項目比賽現場發(fā)現,不管是指揮員還是普通隊員,討論最多的是比賽中的發(fā)揮表現。正如開賽前大家所說的那樣,不再“唯成績論”“唯獎牌論”,淡化輸贏,不爭一時得失。這種平常心背后,是真正把賽場當作學習借鑒的平臺,在與高手過招中把別人的優(yōu)點和經驗拿過來,幫助自己練就真功夫、硬本領。(記者 賴瑜鴻)
各方評賽
中國參賽隊在本屆比賽中,展示了實力,樹立了形象,傳播了友誼,也全面展現了在改革強軍實踐中,我軍官兵煥發(fā)出的新面貌新氣象。同時,借國際軍事比賽這個平臺,我們與各參賽國同臺競技,增進了解,加深友誼,互學互鑒,共同提高,對我軍實戰(zhàn)化訓練水平也是一個很大的促進。
——中國陸軍參加“國際軍事比賽-2020”指揮組組長趙鵬章
通過國際軍事比賽,各參賽國之間的友好增進了,我們以及各國人民之間的關系拉近了。中國所有的車組、所有的參賽隊都展現了非常高的訓練水準。許多地方需要我們彼此相互學習。
——俄軍陸軍原副總司令、國防部長顧問列恩佐夫
我認為,參加過比賽的所有中國軍人都是當之無愧的對手。他們紀律嚴明,表現出高度的職業(yè)素養(yǎng),因此,我們常常將他們看作是俄羅斯軍隊的榜樣。
——“國際軍事比賽-2020”總裁判長、俄聯邦武裝力量戰(zhàn)斗訓練總局副局長亞歷山大·佩里亞杰夫
中國參賽隊是值得尊敬的強大對手,中國士兵很讓我們感動。
——“坦克兩項”裁判長比紐科夫
中國軍人熱愛學習、善于鉆研、努力創(chuàng)新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俄羅斯“空降排”戰(zhàn)車訓練教員格納相
中國軍人在賽場的拼搏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借鑒。今年是中國空降兵成立70周年,祝福中國空降兵生日快樂。
——柬埔寨王國“空降排”參賽隊隊員波爾基亞
中國參賽隊表現非常出色,射擊一直是中國隊強項,水平非常高。中國參賽隊駕駛員雖然第一次使用俄方裝備,但表現出了高水平的駕駛技術。
——“安全環(huán)境”裁判長馬羅夫
中國隊員表現非常出色,特別是在防化專業(yè)偵毒課目上,用時短并且全部準確。550米人員越障更是展現了中國參賽隊員優(yōu)異的體能素質。
——“安全環(huán)境”越南參賽隊裁判范大林
(吳 翔、帥少鵬 輯)
攝影:記者 賴瑜鴻、通訊員帥少鵬、傅道永、王世民
圖片合成:梁 晨
(來源:解放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