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日前表示,華盛頓正派遣“林肯”號航母戰(zhàn)斗群及轟炸機特遣隊前往中東,以回應伊朗近期對美國的“警告”,這給持續(xù)緊張的美伊關系再蒙上一層陰影。
自2018年5月美國單方面宣布將退出伊核協議后,其對伊朗的威脅調門不斷提升。2019年4月8日,美國宣布將伊朗革命衛(wèi)隊列入外國恐怖組織名單,表示將采取必要手段威懾和破壞其組織和活動,并制裁與伊朗革命衛(wèi)隊有經濟往來的任何個人或組織。5月3日,美國又對伊朗核活動實施第3波制裁——終止兩項有關民用核設施的豁免決定,以完全杜絕伊朗再次擁有核武器的可能。伊朗方面則表現出毫不妥協的姿態(tài)。
此次美國高調宣布向中東派遣航母戰(zhàn)斗群,主要想傳遞兩個信號。一是美國將重新在中東地區(qū)維持強大打擊力量。特朗普上任后,曾減少在海灣地區(qū)駐軍,撤走在大規(guī)模對抗中急需的艦船、飛機和導彈,在中東地區(qū)一度未有航母部署。“林肯”號航母戰(zhàn)斗群重返中東一線,就是向外界展示美國對該地區(qū)高度重視且擁有極強控制力。
二是美國希望借此加大對伊朗的軍事威懾。從目前情況看,雖然美國對伊朗進行外交孤立和經濟打壓,但未達到預期效果,伊朗依靠豐富的石油資源仍能維持國家運轉,國內反美情緒非常高漲。為此,美國需要考慮進一步軍事威懾。此次“林肯”號是在美國本土剛完成改造后即部署中東地區(qū),幾乎同時,另一艘航母“斯坦尼斯”號也現身紅海,與多艘驅逐艦、巡洋艦組成戰(zhàn)斗編隊,同法國“戴高樂”號航母展開大規(guī)模演習。參照2017年美國對敘利亞的打擊行動方案,類似舉動會給伊朗帶來心理震懾。
但從實際情況看,美國此次想要傳遞的信號未必能得償所愿。首先,美伊矛盾難以調和,過分打壓只會使伊朗的反美情緒更加高漲。此前,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就要求全國以“戰(zhàn)斗姿態(tài)”應對美國在各領域的攻勢。伊朗外長、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等高官相繼表示,伊朗正考慮一系列反制措施,如退出《核不擴散條約》、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等。由于伊朗是中東地區(qū)的重要國家,美伊對抗升級將使整個波斯灣乃至中東地區(qū)陷入緊張。
此外,俄伊關系將進一步拉近。盡管俄羅斯和伊朗在歷史上因領土擴張問題關系不睦,但近年來兩國開始在某些層面加強聯合,相互扶持。例如,俄羅斯支持伊核協議,幫助伊朗建設核電站,還與伊朗開展商品換石油長期合作;伊朗則在克里米亞問題、敘利亞戰(zhàn)爭等方面,幫俄羅斯減輕了政治和經濟壓力。此次美國加大對伊朗軍事威懾力度,將使伊朗進一步倒向俄羅斯,而俄羅斯為拓展在中東地區(qū)影響力,也會向伊朗伸出援手,這將給美國在中東地區(qū)開展的一系列行動帶來掣肘。
(方曉志 復旦大學一帶一路戰(zhàn)略與國際安全研究所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