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時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張夢旭 環(huán)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雷蕾】美國24日公布最新的對臺軍售案,臺“總統(tǒng)府”“國防部”“外交部”隨即異口同聲地表達感謝——“感謝美國政府對臺灣國防安全的重視。”實際上,3.3億美元的金額與近些年的其他軍售案相比,并不顯眼;美國出售的東西也只是一些戰(zhàn)機零配件,并不是什么高精尖武器。島內(nèi)媒體直言,“說美國軍售使國軍‘空防升級’,恐怕太往臉上貼金”,此次軍售“政治考慮重于軍事意義”。由于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系的政治基礎,美方行徑嚴重損害中美關系和臺海穩(wěn)定。中國國防部發(fā)言人25日強烈要求美方立即撤銷有關對臺軍售項目。
英國《金融時報》認為,美國批準最新對臺軍售案,是在中國大陸對臺灣壓力不斷上升之時,華盛頓支持臺灣的一個新跡象,軍火交易標志著臺北和華盛頓之間關系升溫。這筆交易也是自特朗普上任以來,美國與臺灣達成的第二個軍售協(xié)議。特朗普時代,美國對臺軍售交易速度比過去更快。美國安全智庫2049研究所的研究員伊恩·伊斯頓說,這筆交易也是“美國對臺軍售再次恢復正常”的標志。
臺灣“中央社”援引島內(nèi)學者的分析說,臺灣過去的軍售需求只能在特定會議提出,一年約2次。后來在馬英九任內(nèi),變成隨時都可以提出,通過美在臺協(xié)會轉(zhuǎn)給美國行政部門處理,但通常美方收到需求后,采用“包裹方式”,累積多個項目,再一次通知國會處理。這次的軍售僅針對戰(zhàn)機零部件,美方大可慢慢累積后再一起處理,卻采取個案審查方式快速處理,反映美國政府部門對中國大陸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代表未來臺美軍事交流可能會逐步朝正規(guī)化邁進。
“美方此次軍售的做法,正印證以前的‘包裹式’軍售方式夠折磨臺灣的”,臺灣《自立晚報》25日說,這次軍售項目屬于常態(tài)性備品,并非武器、電戰(zhàn)系統(tǒng),“政治的考慮重于軍事意義”。所以“高興一天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