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接受俄《消息報》采訪時表示,對北約持續(xù)“在俄周邊采取針對性軍事舉措”表示不滿,認為北約在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增加軍隊部署,并計劃在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等其他東歐國家部署軍力的舉動“具有挑釁和破壞穩(wěn)定的性質”。
盡管特朗普上臺以來,作為北約領頭羊的美國已公開表示愿重啟崩潰邊緣的美俄關系,但北約能否放棄近年來的對俄政策目前還是一個疑問。俄羅斯方面希望北約能夠向特朗普政府看齊,重新調整對俄政策,讓俄羅斯與北約這兩個“世界頂級軍事堡壘”建立以維護全球和歐洲安全穩(wěn)定為宗旨的戰(zhàn)略合作關系。克里姆林宮對個別北約國家“一貫執(zhí)行強軍國策”、計劃建造針對俄羅斯的軍事設施及熱衷在俄邊境附近舉行規(guī)模不斷擴大的軍事演習深表憂慮,認為北約至今仍然抱守“遏俄方針”。俄外長在接受俄《消息報》采訪時指出:“全面凍結與我們在民用和軍事領域務實合作的單方面決定,只能加劇相互間的不信任,并破壞歐洲大陸現有的力量平衡。”
站在俄羅斯的立場上來看,北約不僅對俄充滿敵意,而且還在繼續(xù)拉幫結伙,促使俄周邊地區(qū)的一些國家與俄為敵。俄羅斯總統(tǒng)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日前在回答黑山可能加入北約的記者提問時表示,俄羅斯對北約繼續(xù)東擴持負面看法,這是俄羅斯的一貫立場和態(tài)度。
俄輿論認為,北約對俄的遏制政策損害了俄的安全利益,俄與北約可能發(fā)生軍事沖突是俄面臨的最大外部威脅。據媒體報道,在美國國際關系委員會前不久公布的《2017年需要關注的主要威脅》報告中,俄與北約的沖突被視為“高等級威脅”,在全球可能發(fā)生的軍事沖突圖表上排名第一。俄羅斯可能“對某些東歐國家進行挑釁”,從而導致東歐地區(qū)出現“蓄意或非蓄意軍事對抗”危局。俄軍事分析家們也不排除俄與北約發(fā)生軍事對抗的可能性,盡管他們更愿意強調這種可能性正在因特朗普上臺而急劇降低。
在俄專家看來,隨著北約在東歐軍力的增強,俄與北約恐怕誰也不能排除雙方爆發(fā)某種程度的軍事沖突的可能性。這大概就是英國廣播公司前不久制作的俄與北約開戰(zhàn)的電視片轟動一時的原因。但是,另一個不容否認的真相是,“無論西方還是俄羅斯,誰都不希望歐洲發(fā)生戰(zhàn)爭”。
事實上,北約與俄會不會爆發(fā)軍事沖突取決于北約能否放棄對俄遏制政策。如果沒有白宮易主的新現實,北約絕不可能放棄對俄羅斯的敵意,但在特朗普入主白宮之后,北約重啟對俄關系的可能性大增。俄美關系是影響北約對俄政策的決定性因素。特朗普對普京的好感或將成為北約重啟對俄關系的一個有利因素,但在目前特朗普并未明確對俄政策的背景下,美俄關系走勢很難預測。有跡象表明,俄已開始向北約示好,寄望于北約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而北約也在可能觸動俄羅斯神經的問題上表現更加慎重。
烏克蘭是北約與俄羅斯關系的關鍵詞。就目前情勢而言,如果烏克蘭沖突不再升級,北約與俄的對峙狀態(tài)至少可以逐步緩和。假若美俄關系出現重大轉機,北約對俄態(tài)度也會出現轉折。在全球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正在發(fā)生重大而又深刻變化的背景下,北約放棄對俄遏制政策并非不是符合邏輯的選項,也未必不是順應時代潮流的決策。(記者 汪嘉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