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號航母將取代定于2027年退役的“尼米茲”號航母;在未來50年左右的時間里,“福特”級航母計劃按一對一模式逐步取代現(xiàn)有的“尼米茲”級航母。
“肯尼迪”號航母采用的建造技術包括設法先把船艙及部件組裝在一起再運送到干船塢。這種做法使制造企業(yè)能夠更加快速地把航母部件集成到一起,從而加快建造進度。這項被亨廷頓英戈爾斯公司稱為“模塊式建造”的方法也曾在“福特”號航母的建造中使用過:該公司在公告中解釋稱,此工藝是把較小的航母部件焊接到一起成為較大的結構性“超級組件”,然后再到吊裝到干船塢中。

圖為肯尼迪號航母效果圖
據(jù)介紹,航母建造是從船底開始并沿內(nèi)底和船身側面逐步向上延伸,然后再改為裝配箱式組件。首先建造的是航母最下面的三分之一艦體。此外,據(jù)建造企業(yè)解釋,現(xiàn)在“肯尼迪”號使用的一些設計方法包括采用組裝或鍛造——而非鑄造——方式制作航母的某些部件,以便降低工藝成本。
亨廷頓英戈爾斯公司的研發(fā)人員一直在積極努力降低“肯尼迪”號航母的制造成本。官員們說,“肯尼迪”號的建造成本將比第一艘“福特”級航母低15億美元以上。
在“福特”號航母建造期間,海軍因成本不斷上升而遭到美國國會議員和政府監(jiān)督機構的大量批評。“福特”號的建造成本最終比最初的估計高數(shù)十億美元。建造成本超支最終導致國會給這艘航母設定了129億美元的成本上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