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wǎng)站5月5日刊發(fā)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國際安全問題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詹姆斯·哈西克的文章《高超音速武器——想法瘋狂但很可能有效》稱,《航空和空間技術周刊》4月報道,中國公布一項研制高超音速飛行器的計劃。而在太平洋的這一邊,人們一直很有壓力。陸??杖娪嘘P部門似乎都在熱烈討論發(fā)展快速移s動武器的新理念。高超音速武器,其戰(zhàn)術優(yōu)勢巨大,但技術挑戰(zhàn)也很嚴峻。
當前至少有三種讓武器達到高超音速的方法:制造飛行速度極快的導彈、用大炮發(fā)射體積很小的脫殼彈以及利用軌道炮發(fā)射炮彈。
《華爾街日報》最近稱,海軍提出的速度達7馬赫的軌道炮炮彈是一種“戰(zhàn)場上的隕石,其威力可把敵方軍艦打穿,還可把恐怖分子營地夷為平地”。然而雖然威力不凡,但速度極快至少可能帶來多個嚴重問題。
震動性:用長度達到軍事用途的炮管發(fā)射炮彈并達到7馬赫的速度意味著推力要達到2萬倍重力加速度。這是炮彈在常規(guī)大炮中所受推力的數(shù)倍。
傳感性:在極高的速度下,航空結構會被等離子殼層包圍。等離子殼層是由處于分離狀態(tài)的原子核和電子構成,具有高傳導性,因此會對電磁傳輸造成干擾。
控制性:如果直接射擊的話,高超音速武器或許無需進行大量引導,因為空氣造成的影響已微乎其微。但如果要提高炮管高度,每偏離1/100個毫弧度就意味著100公里的射程會出現(xiàn)1米偏差。如果導彈的速度更快、射程更遠的話,問題就會更嚴重。
空氣阻力:在沒有推進器進行遠程飛行的情況下,流體動力學最終會讓炮彈恢復至空氣動力學中的終端速度。這意味著,在遠程飛行的情況下,軌道炮或加農(nóng)炮的炮彈最終會降至常規(guī)發(fā)射炮彈的大致速度。
高度集中的打擊效果:設想用軌道炮以7馬赫的速度發(fā)射一枚127毫米的實心塊。這個彈頭可對近距離目標施加大約90兆焦的動能,即大致相當于21公斤的高爆性炸藥產(chǎn)生的能量。其好處在于,所有這些能量都會聚于撞擊點上。
炮管耗損:海軍當前認為,一門軌道炮可發(fā)射400枚炮彈,但海軍希望發(fā)射數(shù)量可以達到數(shù)千枚。
動力:美軍目前只有3艘軍艦有足夠動力使用大型軌道炮,問題是,上述軍艦都已安裝兩門155毫米的先進火炮系統(tǒng)。
現(xiàn)在暫且假設所有這些問題都已得到解決。研發(fā)相對廉價、相對可控的高超音速炮彈實際上可能“改變導彈防御的模式”,還可能改變炮艦支援模式。如果火炮的效果很好的話,那么海軍可能就不會去建造大批配有50至100枚造價較昂貴的導彈的防空軍艦了,而可能會去建造一兩門大炮。海軍可能去建造類似于法國老式的“德格拉斯”號防空巡洋艦的軍艦,該巡洋艦配有16門口徑5英寸的火炮。這種想法可能很瘋狂,但效果或許會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