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2月10日訊 據荊楚網消息 作為江西省“公考”規(guī)模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招警筆試,將于12月8日、9日兩天舉行。本次招考計劃2101名,報名考生達4.7萬,真有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之勢。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洋洋4.7萬考試大軍中,在職人員甚至在職警員也占有很大的比例。(12月03日大江網)
公務員招錄統一考試制度的設立,在一定程度杜絕了用人單位在招錄人員過程中的腐敗行為,為廣大有志投身公務員隊伍的青年提供了一個公平公正的平臺。然而,近年來,由 “公考”報名疏于資格審查、招錄條件失之于寬等原因帶來的惡果也逐漸顯示。特別是廣大在職公務員“重蹈覆轍”,多次重復參加公務員招錄的現象,給用人單位帶來無數的哀愁。
就拿招警考試為例,除特殊警種外,只要擁有文科類大專文憑的適齡青年即可報考,又無設置公安專業(yè)知識考試,由此產生了數量巨大的應試人員,經過慘烈的競爭之后,許多公安類考生與警察職業(yè)失之交臂,基層公安機關眼睜睜地看著適合自己的專業(yè)人才被拒之門外。做好群眾工作是基層民警的必備功,懂得農民、知曉百姓,是基層民警融入群眾的基本要求。因招警考試敞開大門,大量外省籍大學生被充實進農村派出所,由于語言不通,習慣不同,導致工作無法開展,許多舉目無親的外省籍人員只好再次參加考試,回原籍工作。特別是由于在職人員可以參加考試,導致許多派出所民警多次參加招警考試,試圖通過考試進入城市或者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工作,此舉除增加了民警招錄培養(yǎng)成本,打亂了用人單位人員編制計劃外,最終造成基層單位隊伍不穩(wěn)、隊伍難帶的惡果,許多新民警實際工作能力提高不大,脾氣倒是大得很,不聽指揮、不努力工作的新民警大有人在,因為他們一旦不舒心就可以通過考試一走了之。誠如此,他們的頂頭上司能奈何得了他們?
招警考試如此,其他部門單位的“公考”估計也無甚差異。筆者前些年認識一“有為青年”A君。A君先是考取了村官,翌年便考取了鄉(xiāng)鎮(zhèn)公務員,從此一年一考試,歷經縣、市機關工作,短短四年就成了某省級機關的公務員,在繁華省城某大院當差。A君身份變化之快,令人眼花繚亂。說起自己的成功,A君誠實地說:得益于“公考”。
看來,給“公考”念念“緊箍咒”完全有必要了。讓“公考”既要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也要做到“為我所用選英才”,既要開辟人才科學流動的良好渠道,也要為打造拴心留人的環(huán)境全面考慮,特別是要杜絕人才流動僅有“公考”一條“華容道”、“華山一條路”的現象,特別是不能片面的理解“逢進必考”,讓大量實用性人才向上無門。這就要求在考試內容、招錄條件設置上做到科學合理,筆試、面試、錄用等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
特別是要嚴格考試資格規(guī)定和審查,讓哪些有“考試能力”無工作能力的人無“用武之地”,讓哪些善于鉆考試制度設計空子,實現多次“變身”的人無縫可鉆、無階可上,還“公考”一個良好的秩序,避免選人用人的上的鋪張浪費,為各用人單位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持,推動工作良性發(fā)展。
作者:刁肇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