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母親悄悄關注兒子微博,說教式評論引發(fā)親子危機”的報道引起廣泛關注,親子交往的話題再次成為熱點。的確,如何掌握孩子的動態(tài)是教師和家長比較關心的問題。從翻看日記到圍觀微博,凡是能夠反映孩子校園生活、個人動態(tài)等內(nèi)容的載體,總是被家長密切關注、及時跟進。
孩子在想些什么?上學期間表現(xiàn)怎樣?最近學習好像不太上心,有什么事兒?家長們談論孩子的時候總會提及這些問題。了解孩子的情況,知道他們在做什么、想什么,是對孩子進行教育引導的前提。家長這樣做是可以理解的。
微博等工具的使用,較之于日記本的隱私性,更方便了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和心理動態(tài)。從以前的防備外人知道轉(zhuǎn)變?yōu)楝F(xiàn)今的期待旁人關注,孩子訴說心情的方式變化了,家長了解的渠道多樣了、了解的信息更加真實了。按理說,通過微博等工具,家長更加準確地把握了孩子的動態(tài),可以更有效地引導孩子成長,但實際情況卻依舊是“家長越想深入,孩子越想逃避”。
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但從報道內(nèi)容來看,冒充粉絲的家長閱讀博文之后不加分析地隨意拍磚卻是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拍磚,就是回帖時持批評態(tài)度,對博主的言論做出否定、批評、訓斥等回復。為了及時了解孩子的動態(tài),有些家長喬裝成孩子的粉絲,隨時瀏覽空間,收聽、閱讀博文,一旦感覺孩子所說不符合自己的意思就飛出一塊板磚,粗暴指責,嚴肅訓斥,說教。
冒充粉絲隨意拍磚會造成不良后果。一方面,微博是孩子傾訴苦惱、整理心靈的個人空間,家長的拍磚,會使孩子失去心理成長的私人領地;另一方面,孩子認為聽眾是陌生人,一旦孩子發(fā)現(xiàn)是家長冒充的,將會造成親子間的信任危機;更嚴重的是,家長說教的網(wǎng)絡化延伸,會進一步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抵觸,造成親子間的情感對立。這些后果,既不利于孩子成長,也不利于家庭和睦。
對于微博這一網(wǎng)絡工具,家長只要注意幾點就可以很好地利用。第一,明確目的,瀏覽孩子微博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動態(tài),為進一步采取措施收集信息,而不在于耳提面命的訓斥;第二,把握原則,及時瀏覽,謹慎拍磚,通過關注孩子的微博,做一個忠實的聽眾,及時、準確地了解孩子真實的心理動態(tài),不要隨意拍磚;第三,尋找方法,了解了問題之后,尋找合適的方法;第四,有效溝通,通過學校、家庭、社區(qū)、同伴等教育途徑,創(chuàng)設條件,正確引導孩子成長。
親子交往的方式很多,瀏覽微博只是信息時代家長了解孩子動態(tài)的一種方式。民主的作風是交往持久的基礎,尊重的態(tài)度是交往質(zhì)量的保證,開放的言行是交往深入的工具,科學的方法是交往成效的關鍵。不管是翻看日記還是圍觀微博,對孩子的尊重,給孩子營造一種民主的、開放的成長環(huán)境,多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意見,才是有助于了解動態(tài)、解決問題和促進孩子成長的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