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2月24日訊 據(jù)漳州新聞網(wǎng)報道 城市書房和你家之間,只有一個轉身的距離。春節(jié)前,一批市民共享書屋落戶西院湖生態(tài)園、九龍公園、江濱公園、西溪親水公園、中山公園,書屋根據(jù)不同受眾群體定制了“個性化”的主題館,目前已全面向讀者開放。
大閱讀時代,數(shù)字化閱讀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圖書館的資源優(yōu)勢,這些市民共享書屋如何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建立與社群更有黏性的鏈接?定位受眾、空間共享、數(shù)字賦能——市民共享書屋亮出了三張“特色牌”,這里不僅僅有書,還有沙龍講座數(shù)字資源,也是共享式文化空間,為市民打造了“起于閱讀,但不止于書籍”的文化“綠洲”。
提供契合人群的主題圖書
讀者的“城市客廳”
走進西院湖生態(tài)園,步行不到5分鐘,就可以看到這個毗鄰兒童游樂園的市民共享書屋。市民沈妙端與她六歲和十歲的兩個兒子在市民共享書屋翻看繪本,這已是她第二次帶著孩子來這里看書,“離家近,加上孩子喜歡來,看累了旁邊還有兒童樂園。”出了書屋,步行5分鐘,便是沈妙端的家。
西院湖生態(tài)園·市民共享書屋面積200余平方米,可容納讀者50余人。因在附近活動的人群多為家長及兒童,所以這里以兒童類圖書居多,包括社會科學、文學、自然科學、兒童繪本等圖書2500余冊。
“個性化定制”是市民共享書屋亮出的第一張牌。和西院湖市民共享書屋一樣,江濱公園的共享書屋因毗鄰兒童微樂園,在書籍選擇上更偏向于兒童類;西溪親水公園共享書屋周邊設有網(wǎng)球場、乒乓球場、田徑場等配套設施,為市民打造了多樣化閱讀空間。“通過提供契合人群的主題圖書,才能讓市民共享書屋系統(tǒng)扎根社群,成為延伸到千家萬戶的共享空間。”市風景園林中心辦公室主任郭靜娟說道。
如何打破傳統(tǒng)圖書館“只是借書和看書之所”的觀念壁壘,挖掘更多本地文化特色資源,成為市民共享書屋另一條“出圈”之路。
中山公園的市民共享書屋就設在戰(zhàn)時人防洞,保留了人防洞的原貌及文化遺存。因中山公園毗鄰漳州古城,書屋還依托古城文化內涵,因地制宜放置了《漳州古街》《中山公園博覽》《閩南現(xiàn)代建筑》等相關書目,讓讀者在游覽完古城后就可在書香中尋蹤漳州歷史文脈。“這些文化史料很多都是珍貴典藏版,在市面上買不到,開館幾天就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來閱讀。”中山公園市民共享書屋志愿者陳建文說道。
書屋也成為人與人鏈接之所,形成本土文化圈層,將文化知識有力地推向讀者。就在不久前,西院湖市民共享書屋就組織了一場“‘非遺’賀新春 幸福滿畫韻”活動,讓市民體驗印制漳州木版年畫,吸引了200余人前來參加。“未來,共享書屋將組織更多豐富多彩的集體沙龍,融入跨界活動,不斷豐富書屋內涵,讓書屋成為男女老少讀者的城市客廳。”郭靜娟說道。
多單位共建書屋
藏書不定時更新
雖然這些市民共享書屋面積都不大,但藏書卻有近5000冊,還不定時更新和增加。那么這些圖書都從何而來?
市風景園林中心的職工書屋,就是這些市民共享書屋藏書漂流的起點。去年,市風景園林中心的職工書屋被授予全國工會職工書屋示范點,全國總工會給予該書屋600余冊的圖書補給。如何打造“沒有圍墻”的職工書屋,讓這些優(yōu)質的圖書資源流向百姓生活?去年8月開始,市風景園林中心聯(lián)合市總工會,并陸續(xù)與漳州市圖書館和海西博文書店聯(lián)合啟動市民共享書屋建設,千冊圖書開始了漂流之旅。其中,西院湖市民共享書屋由市圖書館參與合作共建,是標準化建設試點之一,內有藏書2500余冊,并配備借還設備。通過數(shù)據(jù)平臺實時交互,市民可在此實現(xiàn)市圖書館借閱書籍的通借通還。海西博文書店也在西溪親水公園市民共享書屋捐贈圖書1500余冊。“市民共享書屋的圖書將定期進行更新、補給和交換,確保充分利用每一間書屋的圖書資源。”郭靜娟說道。
對于共享書屋如何一下建成,市民陳先生感到疑惑,“這些市民共享書屋好像一夜之間就來到了家門口。”這是因為首批市民共享書屋的前身多由公園內既有木屋、用房盤活利用,沒有大拆大建。
比如,西院湖市民共享書屋的小木屋就是從公園管理用房改造而來,書屋依據(jù)原來的空間格局設計成了兩間并聯(lián)的半開放式閱讀空間,既有小型“會客室”,也有安靜閱讀臺,還在露臺擺上休閑桌椅,打造一處活躍的社交空間。讀者在這里三五成群,找一小塊地方,就能進行學習和交流。而九龍公園的市民共享書屋偏居于公園荷花池一隅,書屋被一片多肉植物環(huán)繞,成就了“小隱隱于野”的清幽空間,很難想象,這個安靜的讀書空間曾是公園倉庫。每次周末,市民劉宇帶孩子來書屋一坐就是兩三個小時。劉宇表示,相較于線上閱讀,他更愿意讓孩子接觸紙質書籍,“一方面主要出于對孩子視力保護的考慮,另一方面市民共享書屋的藏書部分是時下熱門圖書,更貼近當代生活。”
“集約化思維”不僅體現(xiàn)在土地資源盤活,還體現(xiàn)在市民共享書屋探索的“志愿+書屋”模式。記者了解到,目前市民共享書屋主要由公園管理中心志愿者代為管理,今后將向社會和高校征集更多志愿者,形成共治共享的便民服務新格局。
“線上圖書館”將落地市民共享書屋
二維碼借書、圖書智能識別、WIFI全覆蓋……這些高科技圖書借閱方式在部分市民共享書屋內已不在話下,讀者借還書不再受地域限制。“通借通還服務是從讀者最基本的借還需求入手,實現(xiàn)對書屋服務效能的全面提升。”西院湖市民共享書屋志愿者許毅勇說道。
此外,今后將有更多的“移動圖書館”走進共享閱讀空間。這些電子讀書器上含有電子圖書、期刊借閱、名師講壇。其中,電子圖書包括經(jīng)典名著、文學藝術、成功勵志、政治法律等12個子類目。市民只要點開感興趣的書籍,掃描二維碼后就可下載書本內容到手機客戶端進行圖書在線閱讀。這也就意味著,讀者在市民共享書屋內不再拘泥于現(xiàn)有的紙質圖書,通過線上設備就可鏈接更多圖書資源,實現(xiàn)市民共享書屋內容的橫向擴容,各公園書屋互聯(lián)互通。
共享書屋通訊錄
西院湖生態(tài)園·市民共享書屋
開放時間|周三—周五:下午3:00—6:00
周六、周日:上午9:00—11:00、下午3:00—6:00
中山公園·市民共享書屋
江濱公園·市民共享書屋
西溪親水公園·市民共享書屋
九龍公園·市民共享書屋
開放時間|周六、周日:上午9:00—11:00
下午3:00—4:30
記者 陳慧慧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