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3月26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林曉琪 通訊員 張曉玲)近日,漳州市一名17歲的少年小文(化名)在工廠上班時,因一時疏忽,不慎被電鋸切斷了4根手指。同事見狀,趕緊將小文送至醫(yī)院。
醫(yī)生介紹,當時患者指體各組織及血管神經嚴重受損,小指更是被來來回回鋸了多遍,已無再植條件。術中探查多指動脈神經因電鋸傷抽出缺損,為提高再植存活率,需將指體大大縮短。但考慮患者才17歲,最終經家屬同意,選擇較高難度的移植修復術,最大程度保留手指原有的狀態(tài)。
手術歷經9個多小時,終于再植成功,遠端斷指恢復血供,顏色由蒼白轉紅潤,手術非常順利。不過,手術只是第一步,術后抗炎、抗凝、抗痙攣等后續(xù)治療,哪步都不能輕視。對皮溫、皮膚顏色、血運、指腹張力等的密切觀察也十分重要。
目前,患者患指供血良好,完全存活。
醫(yī)生提醒,發(fā)生意外后,正確處理傷口很重要,千萬別使用煙絲、香灰等止血“秘方”。斷指再植具有時限性,一般夏季手指離斷后6-8小時,冬季為10-12小時。有些情況下,由于傷后距離醫(yī)院較遠或未能及時到達有再植技術條件的醫(yī)院,為延長斷指耐缺血、缺氧時限,須將斷指正確冷存后再進行轉運。多手指離斷患者,斷指也需暫時正確冷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