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1月6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焦修博 通訊員 黎斌)前不久,漳州南靖縣的曾老漢總是動不動流鼻血,還會感覺鼻子癢癢的。因為漳州是鼻咽癌的高發(fā)地區(qū),家里人一度擔心他患上了這類癌癥,驚嚇之余趕緊到解放軍第909醫(yī)院檢查,結果發(fā)現是一條被民間稱為“吸血蟲”的螞蟥引起的。11月4日上午,經例行電話隨訪,醫(yī)務人員得知曾老漢沒再出現鼻出血的情況,基本可以排除還有螞蟥在其體內的可能。
據曾老漢介紹,他是今年國慶前后開始出現經常性鼻出血,因擔心是否是患重病,便于10月12日到醫(yī)院檢查。通過鼻內鏡檢查,醫(yī)務人員發(fā)現曾老漢鼻腔內有一只深褐色的活體動物,幾番努力后取出一看,竟是一條活蹦亂跳的螞蟥,長六七厘米。在進一步詢問病情時,曾老漢透露自己以往在田地干活累了時,會直接喝些沒加熱過的山泉水,覺得很是清涼解渴。
第909醫(yī)院耳鼻喉頜面外科醫(yī)師吳亮亮介紹說,螞蟥的學名又叫水蛭,常生活在水田、河塘、山澗、溪水等淡水中,少數生活在咸水之中,還有一些陸生和兩棲,嗜吸人畜血液,生存能力很強。從門診接診的情況看,螞蟥寄生于人體體表或動物皮膚吸食血液較為多見,可是寄生在人體鼻腔內引起鼻出血的較為少見,且病例大都只發(fā)生在農村。因為螞蟥的唾沫中含有水蛭素,能夠抑制凝血酶,所以它吸血時會導致傷口出血不止。
通常情況下,螞蟥無法寄生在咽、喉和食道,鼻咽部也不夠理想,而鼻腔內空氣、血液均充足,既潮濕又隱蔽,這估計就是螞蟥選擇寄生在鼻腔的原因。吳醫(yī)師推測,可能是曾老漢飲用的山泉水里含有小螞蟥,起初它只是粘附在咽喉或食道上,接著逆行經鼻咽部爬到鼻腔內長期吸血存活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