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5月9日訊 據(jù)福建日報報道,近日,記者走訪云霄縣和平鄉(xiāng)東方村,村民吳石成正修繕著自己的蘑菇房,忙得不亦樂乎。
58歲的吳石成,是東方村典型的貧困戶,一家四口住在一間僅30平方米左右的土坯房中。大兒子正在讀研究生,小女兒則在讀大專。近幾年,兩個孩子的學費和一家人的生活費,壓得吳石成喘不過氣來,他只能靠種蘑菇勉強維系著一家人的生活。
去年,云霄縣開展領導干部入村到戶、結對幫扶的扶貧工作,吳石成成了云霄縣委書記王金獅掛鉤的貧困戶。每月,都會有干部到吳石成家中了解情況,提供幫扶,吳石成的生活也一天天改善。
此外,吳石成還成了危舊房修繕補助政策的受益者,獲得了5.5萬元的補助。加上向親戚借的一部分錢,吳石成終于買上了新房子。
吳石成生活的轉變,是漳州市開展扶貧攻堅的一個縮影。2017年,漳州在精準扶貧方面,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2.28萬人、79個貧困村實現(xiàn)脫貧。
“我們要按照十九大提出的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要求,進一步加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力度,整合各類扶貧資金,積極推廣‘養(yǎng)雞生蛋工程’,構建脫貧長效機制,確保精準脫貧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如期建成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全面小康社會。”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漳州市委書記檀云坤說。
為此,漳州出臺文件,確定實施特色產業(yè)發(fā)展、搬遷改造安居、教育培訓扶智、醫(yī)療保險救助、社會保障兜底、基礎設施完善和“雙薄弱村”強基等七大脫貧攻堅工程。
今年,為了進一步將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漳州還實施了精準脫貧的“三千”工程,即招收千名貧困地區(qū)學生(建卡貧困戶優(yōu)先)到各家職業(yè)技術學院就學,選擇千個崗位(重點企業(yè)、好企業(yè))相應就業(yè),籌措千萬元用于資助貧困生,促進就近讀書、就近就業(yè)、就近賺錢、就近安居樂業(yè)。同時,漳州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精準落實產業(yè)、就業(yè)、住房、金融、醫(yī)療、教育、保底兜底等扶貧措施,整合各類扶貧資金,創(chuàng)新“養(yǎng)雞生蛋”扶貧脫貧長效機制,建立貧困村、貧困戶資產性增收長效機制,確保扶貧工作長效、有序開展。
原文鏈接: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8-05/09/content_1105139.htm?div=-1
原文標題:漳州長效扶貧的成功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