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4月18日訊 據(jù)閩南日報報道,在漳州市軍休所里,有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名叫郭福延,今年86歲。他曾在戰(zhàn)斗中多次立功,而且以小學三年級的文化水平,自學了初中和高中文化,到了晚年也不間斷學習。他是汽車維修和修理手表的能手、還是桃核雕刻師。
郭福延十歲才上小學一年級。由于處于戰(zhàn)爭年代,他的讀書之路斷斷續(xù)續(xù),十六歲才讀完三年級。他是班級里年紀最大,個子最高的,也是學習最認真的學生。后來,他被推薦到當時的遼寧汽車學校學習開車。入校不到一年,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他報名參軍,成為汽車連的戰(zhàn)士。在極其艱苦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他沒有放棄學習,隨身攜帶一本小字典,學習文化知識??臻e時,他拆解出廢棄電池里的碳素,做成黑色的“碳筆”,在地板上練字。
由于在戰(zhàn)地運輸中表現(xiàn)突出,郭福延先后獲得三個三等功,并被提干擔任班長。后來,他隨部隊駐扎福建,也是在汽車連隊。他有著極大的求知欲,開始琢磨修理汽車。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練就了一身修車功夫。
因為他喜歡鉆研,當時戰(zhàn)友手表出了毛病,就請他試著維修。說來也巧,郭福延從小就對修手表感興趣,一見到修表匠就腳步挪不開,站在旁邊觀看。為了修戰(zhàn)友的手表,他找來相關書籍研究,然后一邊把手表拆開,一邊畫拆解圖,然后再組裝,經(jīng)過一番“搗鼓”,手表恢復正常。后來找他修手表的人越來越多,他修理起來越來越得心應手,修表的功夫不亞于專業(yè)修表匠。
到了82歲,郭福延“不安分”,又有新的目標。這次他琢磨的是微雕技藝。郭福延告訴記者,每年七月份,他都返回遼寧省沈陽市的老家居住一陣子。恰好,供路人觀賞的綠化樹種看桃,因為無人采摘,灑落一地。他拿著個子小小的看桃,仔細地琢磨著,突然想起他小時候在黑龍江省的一段回憶。他十幾歲前居住在黑龍江省的泰來縣塔子城,人們利用當?shù)氐拇筇姨液说窨坛筛黝愯蜩蛉缟墓に嚻?。想到這些,郭福延萌發(fā)創(chuàng)作核雕的想法。于是,他將一地的看桃撿回家,曬干去掉桃肉,最后剩下幾十斤的桃核。不過,要想在花紋變化無常的桃核上雕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郭福延將小時候的印象和自己的想象結合起來,在雕刻過程中,思維隨著花紋靈活多變,構思創(chuàng)作。對著小小的桃核,他從各個角度反復地看,尋找靈感。
起初,郭福延的技術處于摸索階段,桃核很硬,稍微不小心,刻刀就傷到手指。挑選桃核、雕刻形狀、打磨圓潤……雖說這些程序在外人看來耗時長,也很枯燥,但是他樂在其中,很有成就感。第一個作品,花費了他好幾天的功夫,成果也顯得很粗糙,可還是深深鼓舞了他。越做越多,他的桃核雕刻技術越來越成熟,一個上午就可以完成一件作品。“稀奇!你還真行。雕刻得這么細致!”散步時,眼尖的戰(zhàn)友看到他帶在手上的核雕作品,佩服得很。
一個藍色塑料盒子是他的工具盒,里面放著刻刀,針、矬等雕刻工具。四年來,郭福延雕刻出十二生肖和動物、花籃等系列。他最滿意的作品是一款“松鼠”題材,將一枚如大拇指指甲蓋大小的桃核,雕刻成一只松鼠捧著松子,惟妙惟肖。“這些桃核來自北方的看桃,雖然長得比漳州產(chǎn)的桃核小多了,但是勝在質地堅硬,紋絡清晰,棱角分明。”郭福延介紹。
如果有人喜歡他的核雕,郭福延就會將作品送給人家。“我并不強求自己能在核雕上有多深的造詣,但它能給我?guī)砜鞓罚@就足夠了。”
原文鏈接:http://zz.fjsen.com/2018-04/18/content_20946299.htm
原文標題:從修車修表到雕刻桃核 老兵郭福延熱愛琢磨有絕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