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老泰(中)與村民座談
臺海網(wǎng)12月2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張雄敏 通訊員 黃冰麗 林珠榮 文/圖)漳州長泰縣一名84歲的老漢,堅持做塘邊社的“勤務員”,一做28年,無私奉獻至今。
這期間,他帶著村民們修路、裝燈、整理街道環(huán)境。帶領著村民們在致富路上拼搏的同時,他們還捐錢給貧困老人跟沒錢上大學的學生。
任理事會會長 做勤勤懇懇的“勤務員”
長泰縣塘邊社理事會于1989年成立,老農(nóng)林老泰被推選為會長。由于宗親們的擁護,他就一直擔任會長至今。“理事會成立就是要為社里做貢獻,我們的成員就要做塘邊的‘勤務員’”。林老泰告訴導報記者,他在擔任會長期間,一開始組織修繕祖厝宗祠,資金不足便向外集資。但林老泰逐漸發(fā)現(xiàn),集資只是權宜之計,理事會需有經(jīng)濟來源才會好辦事,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隨后他開始琢磨賺錢之道。
1994年長泰縣興泰工業(yè)區(qū)在積山村的轄區(qū)逐步形成規(guī)模,外來人口日益增多,帶來巨大消費市場,林老泰便建議將塘邊社戲臺旁的閑置土地改建為菜市場,而這一想法也得到長泰縣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領導和村委的大力支持,并把菜市場的日常管理交由理事會負責,收入作為理事會開支。
隨后,林老泰便帶著成員們每天去向攤販收衛(wèi)生管理費,每天每攤0.3元,用于打掃該菜市場周圍的衛(wèi)生。2007年,隨著工業(yè)區(qū)的日漸發(fā)展,塘邊社成為長泰人口居住密集地之一,理事會商議決定將菜市場改建為鐵棚搭建的8個店面出租,收取租金。往后幾年,經(jīng)過規(guī)劃重建,鐵棚店面改建成三樓樓房出租,每年可收取租金50萬元,加上其他方面的收入,如今理事會一年收入可達80萬元。
熱心公益事業(yè) 贏得不少村民點贊
塘邊社理事會有了自己的資金來源后,林老泰準備大展拳腳。“我沒事就四處串門,多問多看,知道大家的需求,有的放矢,爭取把錢花在刀刃上。”林老泰告訴導報記者,他了解到由于人口增多以及沒有路燈,入夜后的塘邊一片漆黑,偷盜猖獗,行人安全存在隱患。
隨后,林老泰和理事會成員們經(jīng)過商議,決定出資在社里人群密集的主干道上安裝路燈。他開始四處奔走,1994年,塘邊社亮起盞盞路燈,盜竊案件數(shù)少了,路上熱鬧起來了。明亮的路燈照亮了道路,更照亮了社民的心,個個對理事會豎起大拇指。
修繕公共設施的同時,理事會把每年的收入除了用于修建公共設施外,還拿出一部分資金用于關心學子和老年人。林老泰因為不識字,在生活中遇到很多問題,從而深感學習的重要性,從2000年開始,塘邊社考上大學的學生都可以領到一筆獎學金,至今發(fā)放共計113人,總支出32832元。“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樂,我們這輩人年輕時太辛苦,老了該享福。”林老泰向?qū)笥浾呓榻B,理事會從2002年起為塘邊社60周歲以上老人發(fā)放養(yǎng)老補助金,金額逐年增加,如今已經(jīng)達到每人每月150元。此外,理事會還曾為塘邊社20對金婚夫婦舉行慶典。
林老泰說,他相信以后的日子會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