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樹包廟
臺海網(wǎng)12月15日訊 據(jù)閩南日報報道,昨日,筆者在華安縣沙建鎮(zhèn)大坑村金色坂自然村,看到一座被大榕樹包裹著的土地廟,令人稱奇。
從金色坂自然村路東面靠近北溪的一條小路進去,迎面可看到一棵巨大的榕樹,盤根錯節(jié),郁郁蔥蔥,主干約三米粗,可走到側(cè)面,卻變成只有一米多厚,竟然是扁平狀,與一般樹木主干呈圓柱狀的大不相同。更奇的是,樹的旁邊,走數(shù)級臺階上去,有一小片水泥地,還有一座土地廟,但只剩下后墻及一側(cè)的山墻,并且被樹根緊緊地包裹著,而另一側(cè)的山墻則看不到,顯然已被包裹在樹根中。屋頂已經(jīng)不見了,只留下幾片瓦片,卻也被包裹在樹根里,露出的瓦片頭,才使人明白這是曾經(jīng)的屋頂。殘廟高約1.5米,寬約3米,進深約2.5米。廟前有一石供桌,后面用磚砌了個簡易的平臺,供奉著一尊土地公,后面是一幅“福祿壽”圖,旁邊擺著兩個焚金爐,廟里安裝了電燈。
究竟是先有廟后有樹,還是先有樹后有廟?從現(xiàn)狀分析,應(yīng)是先有廟后有樹??赡苁沁@座廟建成后,墻頭上長出了這棵榕樹,并順著屋頂及墻,慢慢地延伸到地面,所以這棵榕樹從地面到廟頂,看上去都是根,而主干則在墻上。原廟是建在平地上的,后來荒廢無人管,榕樹的根順著地面延伸,凹凸不平。后來人們?yōu)榘褟R的地面整平,加高了地面,再鋪上水泥,使得原廟只有1.5米高。(鄭德鴻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