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7月9日訊 昨天,漳州剛滿18歲的準大學生小曾,撥打海都熱線通95060反映,自己當暑期工后遭遇了老板隨意克扣工資的情況。
今年暑假,剛滿18歲的高三應屆畢業(yè)生小曾,希望利用上大學前的假期賺點錢,于是6月中旬,他到薌城區(qū)一咖啡廳打工。由于擔心店家不收暑期工,他并沒有向咖啡廳老板說明自己當暑期工的情況。當時,雙方并沒有簽署任何協(xié)議,只作了簡單的口頭約定。前日,咖啡廳以工作問題為由,將小曾辭退,并扣減了他近200元的工資。這引起小曾的不滿。
此外,海都記者走訪漳州市區(qū)丹霞路部分店面發(fā)現,存在招收暑期工的現象,為了增加實踐經驗或掙錢貼補家用,許多初中生、準大學生都曾經或正在打“暑期工”,有些甚至是幾份“暑期工”同時進行。
那么,學生業(yè)余打工受不受勞動法保護?該如何進行維權?
昨日下午,龍文區(q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人事爭議人民調解委員會陳主任稱,根據《勞動法》規(guī)定,暑期工與用人單位不構成勞動關系,而是勞務關系。勞務關系的主體之間只存在經濟關系,不存在行政隸屬關系。學生暑期工作時權益難以得到保障,一旦發(fā)生傷害性事故,可能難以根據《工傷保險條例》進行維權,只能通過民事訴訟解決問題。學生在投入勞動之前,最好先盡可能詳細地了解用人單位的基本情況。即便只是短期打工,也要與用人單位簽訂書面勞務協(xié)議,作為日后維權的證據,才能在遇到勞動糾紛后更好地維護自身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