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報特派漳州記者 黃小英
臺海網(wǎng)1月30日訊 據(jù)海西晨報報道,位于南靖縣靖城鎮(zhèn)湖林村的文昌塔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距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然而,因年久失修,如今文昌塔部分塔磚已脫落,塔上長著小樹,村民呼吁保護文昌塔。南靖縣文保中心昨日回應稱,將啟動修復工作。
古塔快400歲了
記者查閱文史書獲悉,文昌塔又名東塔,建于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至今已有近400年歷史,清乾隆八年(1743年)重修,1986年又修塔頂。塔為樓閣式磚石結構,高21.9米,共7層。塔身以青磚砌成,西北面開拱頂門,葫蘆狀塔剎。明萬歷、清乾隆、同治建塔、修塔碑三方,分別嵌于底層內(nèi)外壁。
昨日,記者在南靖縣靖城鎮(zhèn)湖林村堤岸邊見到了文昌塔,塔看上去破敗不堪,長滿荒草。塔上還長著小樹,榕樹根深入塔磚空隙中,榕樹枝條則生長到塔頂上,不少塔磚已掉落。文昌塔旁豎著一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石碑傾斜在雜草叢中。
60歲的村民王女士告訴記者,她出生時文昌塔就坐落在此處,小時候她們經(jīng)常在塔邊玩耍,“當時塔里還有樓梯,可以登上7樓眺望九龍江景色。每次漲潮時,江水會涌入塔內(nèi),在塔內(nèi)翻滾蕩漾,那畫面美麗極了”。文昌塔承載著村民的童年記憶,但如今卻破舊不堪,許多村民十分擔心它會倒塌。
保護方案已制定
據(jù)南靖縣文保中心的工作人員簡先生介紹,明代時,靖城鎮(zhèn)是南靖的縣城,文昌塔是當時南靖縣的標志性建筑。此前,南靖縣政協(xié)委員提交了保護文昌塔的提案。目前,文昌塔的初步保護方案已經(jīng)制定好了,等省里的文物部門審批后,他們就會馬上啟動修復工作。
簡先生還說,文昌塔原始照片還保存著,他們將按文昌塔的原始面貌進行修舊如舊。他告訴記者,1986年,文昌塔塔頂經(jīng)過一次維修,當時采用的是水泥;這次修復將恢復原始面貌,采用塔磚修復塔頂。此外,文昌塔內(nèi)的樓梯已經(jīng)破壞,他們將修建樓梯,今后村民可登塔頂眺望江景。不僅如此,方案里還為文昌塔設置了夜景燈,“但要等審批下來,才能確定最終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