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沉默的榮耀》熱播,劇中人物堅定的信念與無畏的精神,讓觀眾深受觸動,也喚起了人們對革命烈士吳石將軍的緬懷之情。近日,記者走進福州多個與吳石將軍相關(guān)的地點,探尋他在這片土地上的印記。

福州格致中學英烈園的吳石將軍雕像。
福州格致中學:
青春啟航地 精神永傳承
福州格致中學英烈園青草如茵,一尊吳石將軍的半身雕像靜靜佇立在草地上。
1910年,16歲的吳石考入福州開智小學堂(福州第十四中學前身),次年轉(zhuǎn)入榕城格致書院,也就是如今的福州格致中學。在這里,全新的知識體系與教學模式讓吳石感到新奇震撼,校園里涌動的愛國熱潮也深深感染著他,讓他厚植家國情懷。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這一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成為吳石人生的重要轉(zhuǎn)折點。他毅然決定加入北伐學生軍,開啟了自己的軍旅生涯。
福州格致中學始終堅守并延續(xù)著“格物致知”的辦學傳統(tǒng)。吳石將軍的事跡被載入學校校史館,成為學校寶貴的教育資源。一代又一代的格致學子在這里聆聽吳石將軍的故事,從他的青春歲月與革命歷程中汲取奮進力量。
“我們將持續(xù)用好紅色資源,讓‘紅色堡壘’更堅實,讓紅色基因成為滋養(yǎng)師生心靈、引領(lǐng)學校發(fā)展的不竭動力。”福州格致中學黨委書記徐聰表示,學校黨委將持續(xù)做大做強“紅色基因薪火相傳”黨建品牌,深化“堡壘工程”建設(shè),構(gòu)建多維立體紅色教育體系,讓英烈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光芒。

觀瀾小學的“吳石圖書館”。
倉山觀瀾小學:
書香承夙愿 少年傳精神
近日,倉山觀瀾小學組織全體師生觀看《沉默的榮耀》,并發(fā)起“給吳石將軍寫一封信”活動,用文字與英烈“對話”。
一系列活動的開展,源于學校與吳石將軍的特殊淵源——吳石將軍曾是觀瀾小學前身“私立觀瀾小學”的校董。吳石將軍十分關(guān)注家鄉(xiāng)教育事業(yè),積極推動學校建設(shè),希望用知識為孩子們點亮未來。
為銘記這份淵源、傳承將軍精神,觀瀾小學在校內(nèi)精心打造了吳石將軍介紹墻,圖文并茂展示他的生平事跡、革命歷程與精神箴言,成為師生每日駐足學習的“紅色打卡地”。
吳石將軍的孫女吳紅曾提及,吳石將軍曾想回鄉(xiāng)辦個小圖書館,讓鄉(xiāng)親們免費借閱圖書。為實現(xiàn)他的心愿,同時教育后人,觀瀾小學圖書館掛起了“吳石圖書館”的牌匾,讓吳石將軍的精神與書香相伴。
依托“吳石圖書館”,學校還成立了“萃文讀書會”。“萃文”是吳石將軍的本名,讀書會以“拓寬閱讀視野、共享讀書樂趣”為核心,定期組織師生開展活動。
學校還組建了“虞薰講解團”。“虞薰”是吳石將軍的字,講解團成員均為經(jīng)過嚴格選拔與培訓的學生。他們熟練掌握吳石將軍的革命事跡、學校與吳石將軍的歷史淵源,承擔著介紹校園文化的重任。

三山人文紀念園的吳石將軍(右)與何遂將軍(左)銅像。
三山人文紀念園:
銅像訴情懷 畫卷載壯志
步入三山人文紀念園英雄廣場,記者的目光立刻被兩座銅像吸引,這正是吳石將軍與何遂將軍的銅像。
2019年10月22日,吳石將軍、何遂將軍銅像落成揭幕儀式在三山人文紀念園舉行。這兩座銅像高約2.5米,由中央美術(shù)學院教授孫偉歷時3年精心打造而成。創(chuàng)作過程中,孫偉多次與兩位將軍的后人溝通交流,反復修改設(shè)計方案,精心雕琢每一處細節(jié),最終真實地再現(xiàn)了兩位將軍的革命氣度和風范。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國內(nèi)首次將吳石將軍與何遂將軍的銅像并立在一起。
銅像的造型設(shè)計獨具深意:何遂將軍身著長衫,手持竹竿,迎風而立;吳石將軍身著西服,二人遙相對望。在他們之間的地面上,刻著細致的波紋,象征著波濤起伏的臺灣海峽。何遂將軍的銅像上刻著“收拾乾坤歸腕底,吾輩固應(yīng)如是”,這句話出自吳石將軍五十大壽時,何遂將軍為他所作的《百字令》,見證了二人深厚的革命情誼。
三山人文紀念園內(nèi)的閩海百年歷史紀念館還珍藏著何遂繪、吳石題詩的《長江萬里圖》的唯一復制件。這幅畫卷長66.6米,畫面中,長江從源頭綿延至入??冢M顯祖國河山之美。吳石將軍曾為畫卷中的川江段、三峽段、武昌段、九江段題詩四首,抒發(fā)了他誓掃日寇、保衛(wèi)家國的壯志豪情。
據(jù)了解,2023年,何遂將軍之孫何迪、吳石將軍孫女吳紅代表兩家,將何家精心保存了82年的《長江萬里圖》原件無償捐獻給了中國國家博物館。而由中國國家博物館精制的復制件則回到福州,永久保存在三山人文紀念園,不定期向公眾展出,讓人們通過它感受吳石將軍等先輩的家國情懷。
如今,三山人文紀念園已成為緬懷吳石將軍的重要場所。每年,紀念園都會舉辦吳石將軍紀念活動,邀請吳石將軍的后人、廣大市民及學生代表參與?;顒又?,大家一起重溫吳石將軍的英雄事跡,感受他的堅定信念與熾熱情懷,讓紅色精神在代代相傳中煥發(fā)新的活力。

福州市革命英烈紀念園內(nèi)的《統(tǒng)一之愿》群雕。
福州市革命英烈紀念園:
群雕頌英魂 事跡勵后人
今年是吳石將軍犧牲75周年。9月30日,一座名為《統(tǒng)一之愿》的群雕在福州市革命英烈紀念園落成?!督y(tǒng)一之愿》塑造了3個人物形象,分別是吳石將軍以及他的兩名親信隨員聶曦、王正均。聶曦與王正均也是福州籍烈士,當年與吳石將軍一同在臺灣為革命事業(yè)奉獻,最終英勇犧牲。
為緬懷英烈、傳承紅色基因,今年年初,在福州市退役軍人事務(wù)局的支持下,福州市革命英烈紀念園開始了群雕的構(gòu)思工作。“《統(tǒng)一之愿》群雕意在表現(xiàn)理想堅定、組織嚴密、信任以命相托的集體精神。吳石將軍與聶曦、王正均3位烈士,正是這一集體精神的杰出代表,他們用生命踐行信仰,用忠誠詮釋擔當,為革命事業(yè)作出了重要貢獻。”福州市革命英烈紀念園管理中心相關(guān)負責人說。
在群雕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冷月無聲:吳石傳》作者、《沉默的榮耀》史實顧問鄭立也投入了大量心血。從人物神態(tài)的精準捕捉到細節(jié)的反復打磨,鄭立都積極參與,結(jié)合自己對吳石將軍等人的深入了解,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確保群雕能夠更加生動、準確地展現(xiàn)3位烈士的精神風貌。
此外,位于福州市革命英烈紀念園的福州市革命英烈事跡陳列館,也詳細介紹了吳石將軍的革命事跡。福州革命烈士英名墻上,吳石將軍的名字被鄭重鐫刻,與眾多革命英烈的名字一起被永遠銘記,激勵著后人奮勇前行。(記者 肖遠強/文 受訪單位供圖)
來源:福州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