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
今日是中秋佳節(jié),過節(jié)離不開月餅。
禮餅是福州傳統(tǒng)手工月餅,憑借獨特的口感和承載的鄉(xiāng)愁記憶,火上央視。在連江浦口鎮(zhèn),有一家三代傳承的禮餅作坊——外厝林記禮餅作坊,日銷禮餅近萬份,更是香飄海外。
近日,記者走進外厝林記禮餅作坊,只見工人們正在加緊制作禮餅,從餡料調(diào)配到和面、包餡、烘烤、出爐、包裝,每一道工序都透露著專注。一盤盤泛著金黃油光的禮餅,散發(fā)著誘人的香氣,讓人垂涎欲滴。
“我們一年四季都在生產(chǎn),中秋節(jié)前是旺季,要提前兩個月準備原材料。最忙的時候,我們會請村民來幫忙。”外厝林記禮餅作坊老板林俊說。
“我從小就看著父母制作禮餅,16歲開始動手制作,到目前我已經(jīng)制作19年了。”作為第三代傳承人的林俊告訴記者,林記禮餅皮薄餡足,酥脆可口,制作技藝還入選了連江縣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
根據(jù)傳統(tǒng)制作技藝,禮餅制作十分講究:餡料精挑細選,如上等炒制花生、精制香油、新鮮豬肥膘、冬瓜糖、土雞蛋、甜蘿卜絲、白砂糖、蔥花、食鹽等;餅皮的制作講究恰到好處,將上好的面粉按比例稱好,在案板上攤開,加入精制香油、涼開水、雞蛋漿,手工反復揉搓,使之柔軟又富有筋道,切塊后搓成面團,而后用搟面杖搟成面皮,使皮的厚度恰到好處;在餅的一面印上紅色印記,寓意生活紅紅火火,另一面則撒上芝麻。
為了讓連江禮餅被更多人接受,林記禮餅在保留傳統(tǒng)技藝的基礎上,不斷改進。“以前的禮餅都比較厚、比較大,我們改進后,禮餅比較薄,做到皮薄餡足。我們還在素餅和傳統(tǒng)肉餅的基礎上,增加了桂圓肉餅。”林俊說。
“許多遠在海外的鄉(xiāng)親,每逢中秋會提前訂購,他們惦記的就是這口家鄉(xiāng)味。”林俊表示,“我希望傳承好禮餅制作技藝,讓更多人了解和愛上這一傳統(tǒng)味道。”(記者 鄭瑞洋 通訊員 連江融媒 林冰冰 文/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