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恩是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的,現(xiàn)在把她能用的器官和組織捐出去,也算是替她、替這個家,好好回報社會了。”15日,68歲的江賢秀看著病床上已失去救治希望的長女江蒙恩,淚水在眼眶里打轉。最終,在取得妻子和心智健全的長子一致意見后,夫妻倆鄭重地在器官捐獻同意書上簽下名字,讓24歲的江蒙恩以另一種方式“活”下去。
19日,江蒙恩的器官和組織獲取手術在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進行。當她的肝、雙腎和兩個眼角膜被小心取出,意味著將有3名受捐者重獲新生、2名受捐者重見光明,她共將幫助5個家庭。

江蒙恩父親江賢秀在器官捐獻同意書上簽下名字并按手印。
一家六口四人殘
重擔就靠一人挑
江賢秀一家,是閩侯縣洋里鄉(xiāng)花橋村無人不嘆的特殊家庭——全家六口人,有四人身患殘疾,全靠江賢秀一人撐著。
江賢秀和妻子育有二子二女,可命運卻讓三個孩子患有智力低下,別說正常交流,就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只能從唇齒間蹦出“爸爸”“喝”這類簡單的詞語。其中,長女江蒙恩的健康狀況最讓人揪心:除了智力缺陷,她還伴有重度脊柱側彎和胸骨前凸,后背高高隆起,胸口向前凸出,既無法像正常孩子那樣跑跳,也無法躺平睡覺。
“孩子小時候,我出門要抱一個、背一個,手里再牽一個……”回憶過往,江賢秀的聲音忍不住發(fā)顫。那些年,天沒亮他就要帶著家人來到田間地頭,一邊種地,一邊盯著他們防止走失,回家后還得給他們喂飯、洗澡、換衣服,夜間要常醒過來,給孩子們蓋被子。如今,最小的孩子都20歲了,江賢秀也沒想過放棄:“都是我的親人,我不扛著怎么行?”
眾人幫扶送溫情
暖流環(huán)繞這個家
比起自己的辛勞,江賢秀說的更多的,是藏在苦日子里的“甜”。政府的兜底幫扶、鄉(xiāng)親的鄰里情、陌生人的愛心援助,像一股股暖流,支撐著這個艱難的家,走過一程又一程。
早在10多年前,政府便秉持人性化關懷,為江賢秀一家逐一辦理了低保,同時落實殘疾人補助。早年江賢秀還能靠種地維持全家生計,可隨著年紀漸長,又患上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干農(nóng)活愈發(fā)吃力,低保和殘疾人補助就成了全家的生計來源。
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被特殊學校妥善關照。江賢秀的三個殘疾孩子都曾到閩侯當?shù)氐奶厥鈱W校讀過五六年書。學校免去了所有學費、伙食費、住宿費,老師們也傾注了大量心血訓練孩子。盡管這三個孩子智力存在缺陷,干預效果較差,但漸漸地還是有了吃飯、穿衣的重要生活能力。

2024年6月1日,福州愛心人士余英與志愿者邀請江賢秀及三個孩子來榕游玩,圖中左四為江蒙恩。
低保戶的高額度醫(yī)保待遇,更是大大緩解了江賢秀“怕生病”的心頭重壓。民政部門也總會在其家人住院時伸出援手,及時送上補助。
而社會的關愛同樣溫暖人心:鄰居看到孩子們,會順手遞上一串葡萄、幾個餅;村里的菜農(nóng)摘完菜,總會裝上幾把送到他家;素未謀面的人們聽說他們的處境,專程開車送去一袋袋干凈的衣服等物資,有人還特意給江賢秀捎了一件保暖的皮衣;福州愛心人士余英帶領的福建省慈音愛心服務中心團隊,更是堅持每年驅車一個多小時去他家探望,送去食物、生活用品和慰問金……
“每一份幫助,我都記在心里。”江賢秀說,這些善舉,成了他扛下去的生活底氣。
捐獻器官和組織
實現(xiàn)一人救五人
本月5日,24歲的江蒙恩因胸悶、氣促加重,被送進閩侯當?shù)蒯t(yī)院,隨后陷入昏迷。檢查結果讓江賢秀大為傷心:她心肺衰竭、大面積腦出血,醫(yī)生坦言“回天乏術”。
14日,福建醫(y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yī)院聯(lián)合人體器官捐獻獲取組織(聯(lián)合OPO)工作人員找到江賢秀,讓其知曉無償捐獻江蒙恩可用器官和組織的救人選擇。江賢秀征求妻子及心智健全的長子意見。22歲的長子說:“讓姐姐去救人吧。以前一直是別人來幫助我們,現(xiàn)在我們要讓愛流動出去。”江賢秀也贊同地說:“蒙恩躺在病床上很痛苦,如果她的器官和組織能幫助他人減輕痛苦,那對我們來說,也是光榮的事。”
19日,江蒙恩在福建醫(yī)大附一醫(yī)院完成了捐獻,成為能救助五人也就是五個家庭的無償捐獻者。獲取手術進行前,江賢秀輕撫愛女額頭,做最后的道別。那一刻,堅強的江賢秀,淚水奪眶而出:“蒙恩,你要去幫別人了,是好事……”

獲取手術前,醫(yī)護人員深深鞠躬致敬。
20日,江蒙恩的遺體在福州市殯儀館火化。
一個一生都在接受愛的苦難靈魂,最終以最溫暖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的升華;一個始終心懷感恩的家庭,用“以愛報愛”的選擇,讓人間善意有了最動人的回響。(記者 朱丹華 文/攝)
來源:福州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