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7月31日訊 據(jù)福州日報報道 進校園、進企業(yè)開設新冠疫苗接種點,送清涼、防中暑,酷暑天里愛心茶攤用愛“降溫”,還有功能豐富的“黨史學習艙”和形式生動的各類文化展覽……福州市各級各部門堅持服務群眾的基本方向,關注民生勤服務,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切口,守護市民健康,拓展文化生活,持續(xù)為市民的“身”與“心”保駕護航。
防疫防暑,構筑健康屏障
“在這里接種又快又好!”近日,臺江萬象九宜城下沉廣場負一樓迎來首批接種者,1500名華僑中學的學生在醫(yī)護人員、安保人員和社區(qū)志愿者的引導下有序排隊接種。
這里是福州新增的新冠疫苗大型集中接種點。為進一步落實“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福州衛(wèi)健部門與學校緊密配合,將陸續(xù)為其他學校安排接種專場,計劃于本周內完成臺江15至17歲人群的疫苗接種。
“學生群體之外,符合接種條件的人員都可以到這里完成疫苗,10個登記臺和10個接種臺可在單日完成2000劑疫苗的接種。”臺江區(qū)衛(wèi)健局副局長林啟祥介紹,為防暑降溫,市民可在夜間6:30至8:30前往接種。在鼓樓區(qū)、高新區(qū)等各縣(市)區(qū),疫苗接種點進企業(yè)、進校園,還將設立老年人接種專用通道,加緊福州防疫“長城”的構建。據(jù)了解,截至7月28日,全市15歲至17歲人群第一劑次新冠疫苗接種量為12.5萬,接種覆蓋率達到51.02%。預計9月底前,全市將實現(xiàn)12歲以上人群新冠疫苗接種覆蓋率94%以上。
除了關注當前最為緊迫的防疫工作之外,“三伏天”的連日高溫,給市民帶來嚴峻“烤”驗,為一線職工提供高溫防暑服務也成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點工作之一。市總工會開展“夏送清涼”專項慰問活動、馬尾區(qū)開設愛心茶攤提供免費茶水和醫(yī)藥箱、連江供電公司著力保障夏季用電高峰的穩(wěn)定供電,還有市委文明辦、市城管委和福州晚報共同組建的送清涼小分隊,為一線司機、環(huán)衛(wèi)工人等戶外職工送上礦泉水和清涼禮包。
學史鑒史,注入文化活力
身體健康是基礎,精神生活也不落下。
最近,東部辦公區(qū)5號樓10層的“黨史學習艙”成為職工度過休閑時光的一個好選擇。讀黨史經典、聽黨史故事、演唱紅色歌曲,每天更新一套黨史學習資源,黨史學習融入時尚科技,變得立體化、便利化和智能化。
福州市文化市場綜合執(zhí)法支隊支部從黨史學習中汲取“我為群眾辦實事”的精神動力,又通過打造“黨史學習艙”進一步激發(fā)大眾學習黨史的熱情,形成正向的循環(huán)激勵,獲得群眾的好評。“‘黨史學習艙’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非常適合我們在工作之余學習黨史。”東部辦公區(qū)的一位工作人員說。
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在福州召開,眾多市民希望在文化遺產中深刻感悟文化的“根”和“魂”。福州多部門采取相應行動,用豐富的文化活動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福建省工藝美術大樓內舉辦的“閩漆風華”漆藝傳承展剛剛落幕,取得數(shù)字化改造階段性成果的福州市博物館正敞開大門歡迎游客前來觀展。
走入福州市博物館的大門內,可以發(fā)現(xiàn)原來以靜態(tài)展現(xiàn)的《福州城圖》變得生動活潑:萬壽橋上人來人往,橋下船帆飄揚,一派繁忙。另一旁的“數(shù)字多寶閣”前聚集了幾位動手“探寶”的小少年。“原來歷史也這么有趣!”31件館藏珍品可以近距離全方位地欣賞、互動,引得小少年們流連忘返。
多形態(tài)的活動讓市民在文化的浸潤中增長愛國情懷,守護民族的根脈。
下一步,福州將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走深走實,堅持需求導向,從群眾中找問題,從問題上下功夫,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福州日報記者 林奕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