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3月11日訊 據(jù)馬尾區(qū)融媒體中心報道 春節(jié)前夕,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展覽經(jīng)過升級改造后,以全新的面貌與市民見面。這次改版不僅展陳內(nèi)容更為豐富,更有不少新文物首次與市民見面,這些船政遺存以閃閃的歷史遺輝照進現(xiàn)實。今天,記者就帶著大家看看兩個船政艦船“遺存”,回顧一段歷史軼事。
01
一份民國報紙
得見船政造亞洲第一艘鋼甲艦——“平遠”艦初始樣貌

在中國船政博物館的五樓展廳內(nèi),展陳這一份20世紀20年代民國時期的《北洋畫報》,在這張畫報的版面頭條展示的便是由船政制造的亞洲第一艘原創(chuàng)鋼甲艦——“平遠”艦停泊于旅順黃金山下的場景。“難能可貴的是,這張照片展現(xiàn)的是‘平遠’艦從馬尾出廠不久后的原貌,以往的史料當中展現(xiàn)的‘平遠’艦照片大多是被日本俘獲之后改造的模樣,船體被刷成白色,船尾甚至能看見日本軍旗。”馬尾船政文化研究會會長陳悅表示,這份《北洋畫報》存世量極為稀少,且所展現(xiàn)的“平遠”艦樣貌更是對船政艦船的研究有重要的價值。
“平遠”艦可謂是命途多舛,1894年參加黃海海戰(zhàn),戰(zhàn)斗中表現(xiàn)極為突出,曾經(jīng)擊傷日軍旗艦,1895年北洋海軍覆沒后在威海劉公島被日軍俘獲,編入日軍。于1904年日俄戰(zhàn)爭時在旅順蛇島附近海域觸雷沉沒。陳悅告訴記者,之所以能判斷出畫報所展示的“平遠”艦是出廠時的最原始樣貌,依據(jù)除了船體的顏色,還有副炮的位置,“‘平遠’艦曾經(jīng)歷過幾次改造,從船政出廠時,兩側(cè)的副炮是在軍艦前部,后來北洋海軍將副炮的位置移至后部方向。”
這張珍貴的照片拍攝于19世紀九十年代初,由當時的攝影名家梁時泰所攝,《北洋畫報》的忠實讀者張劍傭 贈刊。與此照一同刊發(fā)的還有一張中國重要軍港旅順口的照片。張劍傭?qū)⑦@兩張照片寄給北洋畫報社時附上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說起了當前時局混亂,軍閥混戰(zhàn),以致海權混亂,甲午海戰(zhàn)后,“平遠”艦被俘,中國重要軍港旅順口更是被日軍占領,海權外落,希望贈刊這兩張照片以呼吁大眾關注海權。
《北洋畫報》刊載原文
中國在甲午前之海軍,已初具規(guī)模,惜全軍毀于甲午之役,左上圖之平遠軍艦,即其中之一也。在四十四年前(光緒丙戍)醇親王檢閱海軍時,廣東梁時態(tài)攝此影于黃金山下,愿刊之以興國人追王思來之心。左下圖為中國重要軍港倫于日人手中之旅順口,日人久視為要塞,禁人攝影,此照殊為難得可貴。國人閱此當億收回旅大之聲,固尚洋洋盈耳,而此重港猶不知何日重興中國地圖染同樣顏色也。
02
一個木制墨盒
窺見北洋海軍進口裝甲巡洋艦——“來遠”艦船舵樣貌

在船博館五樓珍藏著一枚從日本征集回來的木制墨盒,頂蓋上鐫刻的文字“威海灣沉沒軍艦來遠號舵柄之選材……”彰顯著著這枚墨盒的特別。它是截取北洋海軍軍艦“來遠”號的舵柄制作而成,是一名日本士兵的私人物品。
這件文物之所以會出現(xiàn)在日本,還得從甲午海戰(zhàn)說起。“1895年甲午戰(zhàn)爭結(jié)束之后,日軍并未完全撤離中國,而是留駐部隊繼續(xù)強占威海,當時在駐威海的日本軍隊間流行從威海帶些戰(zhàn)利品回去,這枚墨盒便由此產(chǎn)生。”陳悅告訴記者。
“來遠”號裝甲巡洋艦由德國伏爾鏗造船廠建造,于1887年3月25日下水。同年底與“經(jīng)遠”“致遠”“靖遠”和“左一”號魚雷艇一起回國,加入北洋艦隊。“來遠”號管帶邱寶仁是船政后學堂首屆畢業(yè)生,駕駛二副謝葆璋則是我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冰心的父親。
“來遠”艦在黃海大戰(zhàn)中中彈225發(fā),軍艦的上層建筑被毀,艦身進水,艦舷幾經(jīng)傾斜,只剩下前主炮還能射擊。日軍使用的烈性炸藥炮彈使“來遠”艦艦尾燃起大火,火勢一直蔓延到了鍋爐艙附近。在駕駛二副謝葆璋等率領下,全艦官兵奮力救火。為防止上甲板的火災引向底艙,“來遠“艦上通風管的上部風斗全部被緊急拆除,以至鍋爐艙被大火包圍而不能通風,溫度上升至攝氏90℃左右,儼若地獄,謝葆璋親自督率在其中工作的官兵努力工作。此后“來遠”與“靖遠”結(jié)隊駛至淺水區(qū)自救,后又返回戰(zhàn)場。
北洋艦隊返回旅順,當遍體鱗傷的“來遠”入港時,圍觀的人群都在驚嘆。這艘裝甲巡洋艦,上層甲板及軍官艙木制部分全部燒光,甲板盡毀,鋼梁暴露鋼鐵變形,整艘軍艦只剩下骨架, 艦身水線以上部分雖經(jīng)烈焰熊熊,居然還能不需拖帶自航返回。
后來,在修復不完善的情況下,“來遠”艦還參加了威海保衛(wèi)戰(zhàn),最終遭日本魚雷偷襲而不幸沉沒。
“這個墨盒應該是目前所知的唯一一個明確的‘來遠’艦遺存,是甲午海戰(zhàn)的證物,更是近代海軍軍艦的‘遺物’。”陳悅感嘆道,“去年威海灣水下考古活動,確認了‘定遠’艦的殘骸,實在可喜,但就在‘定遠’艦不遠處沉沒的‘來遠’艦尚沒有任何蹤跡,因而這枚舵柄制成的墨盒更顯其珍貴。”
?。?span>來源:馬尾區(qū)融媒體中心 記者 王曉霞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