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源民族文化云展廳上線。劉其燚 攝
臺海網9月20日訊 據福州日報報道 待在家里,輕點手機就可“游覽”羅源畬族文化民俗小鎮(zhèn),5000多平方米的民族文化展廳通過VR技術呈現在“云端”,畬家特產網上下單送貨到家……我省推薦申報國家民委2020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重點扶持項目——羅源民族文化數字云平臺18日上線,利用“民族+5G互聯網”的創(chuàng)新成果,打造“線上VR展廳+線下實景+電商帶貨”新模式的民族文化、經濟數字平臺。
當天,市民宗局、羅源縣委縣政府共同舉辦的“同舟共濟 守望互助 團結奮斗”第十三個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在松山鎮(zhèn)八井村舉行。
掃碼線上游小鎮(zhèn)
“沒想到,通過手機就能游覽畬族文化民俗小鎮(zhèn)了。”市民林女士拿起手機掃描二維碼,一場線上小鎮(zhèn)之旅開始了:在半山腰,兩名畬族兒童在觀看牛拉碾,上面是畬族技藝傳承館,左邊是畬風畬藝文創(chuàng)館,右邊是畬族歷史記憶館;“進入”畬族技藝傳承館,精巧的木質結構清晰可見,輕點“墻上”的圖片,就跳出一張精美畬族服飾的圖片,隨著場景的變換,就“移步”到畬族頭飾展廳……
據了解,羅源民族文化數字云平臺應用720度全景拍攝技術,將羅源畬族文化民俗小鎮(zhèn)搬到線上,市民可以用鼠標隨意拖動觀看3D效果,獲得身臨其境般的感覺。“我們通過云平臺在線上推廣畬族文化,帶動線下旅游,將小鎮(zhèn)打造成羅源旅游的一張金名片。”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
“云端”展廳不閉館
除了“云”游小鎮(zhèn),5000多平方米的羅源民族文化云展廳也不能錯過。展廳設置了多個板塊,展示了畬族變遷和沿革、代表性村寨、代表性技藝、特色產業(yè)經濟、畬族群眾奔向幸福生活等內容。展廳可以使用手機、平板電腦、臺式電腦等終端觀看、觸屏交互體驗,畬鄉(xiāng)風貌、民族文化一覽無余。網友可根據引導標志,逐步點擊游覽。每個板塊點開后,都會呈現詳細的圖文或視頻資料,還可線上分享。
“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利用互聯網技術打造一個‘一朝上線永不閉館’的展廳,網友可以沉浸式游覽展廳,通過更多視角、從更深層次了解畬族歷史文化。”羅源縣委常委、統戰(zhàn)部長謝婧表示。
助畬鄉(xiāng)經濟發(fā)展
七境茶、鹽焗雞、烏米飯、青紅酒……云平臺設置了“畬鄉(xiāng)商鋪”板塊,匯聚農特產品、文創(chuàng)工藝品、畬鄉(xiāng)美食,觀眾可通過鏈接跳轉到小程序下單購買。
此外,云平臺還為畬族群眾奔小康提供金融支持。農行羅源支行推出了“畬e貸”,專門服務羅源縣從事種植、畬醫(yī)、畬藥、旅游、非遺文化等產業(yè)的農戶,融資成本低、用款便捷,單戶授信額度最高可達30萬元,實現系統自動審批,一次授信三年有效,隨借隨還。
據了解,云平臺依托大數據、云計算、虛擬實景和移動互聯網等科技手段,將羅源民族文化、文旅景點、農特產品等信息轉化為線上數字資源,通過線上引流、對接同心筑農電商平臺等形式,實現民族文化、文旅景點等線上推廣,同時帶動羅源特色產品的推廣銷售,并助力民族產業(yè)經濟、金融等各領域發(fā)展。云平臺上線后,將推動優(yōu)秀少數民族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激活鄉(xiāng)村振興新動能,讓少數民族群眾共享改革發(fā)展成果,推進羅源縣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qū)建設,進一步擴大“千年古邑、鳳舞畬鄉(xiāng)”品牌影響力。(記者 任思言 見習記者 馮雪珠 通訊員 劉其燚 肖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