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5月5日訊 據海峽都市報報道 買一箱10斤的枇杷,結果里面有近兩斤濕紙,到手只剩8斤枇杷。這是福州林女士在海峽果品批發(fā)市場的遭遇。

▲枇杷箱子底部,厚厚的濕紙重兩斤
消費者質疑:花枇杷的錢買濕紙
海峽果品批發(fā)市場位于福州閩侯南通,不少福州人會開車到這里去買水果。
林女士告記者,5月3日,她和家人來到海峽果品批發(fā)市場,在靠近南門的一水果攤位上,買了箱枇杷。攤主說,枇杷包甜,保證沒有壞果,一箱10斤只要45元。出于對攤主的信任,林女士沒有開箱檢查。

哪知道,回家打開箱子才發(fā)現,雖然鋪在上層的枇杷品相完好,但是底下多有壞果,“有十來個被擠壞或表皮破損的”。
林女士將枇杷取出后,又驚訝地發(fā)現,箱底還墊著一摞厚厚的紙,用手一摸,明顯潮濕,紙箱和墊紙加起來,一共有2斤重。“這不是花錢買紙么?”林女士很是生氣。

▲一箱枇杷里摻了不少壞果
4日中午,記者隨同林女士來到海峽果品批發(fā)市場,在其指引下,找到了賣枇杷的攤位。攤主是名老伯,地上擺著數箱包裝完好、品相也不錯的枇杷。海都君表示要買一箱送人,攤主很熱情,連稱自家賣的枇杷甜,“一個壞的都沒有”,價格也很便宜,一斤只要4.5元。
支付45元買下一箱枇杷后,記者想要開箱看看果子咋樣,老伯突然生氣起來,直稱不信任他。
市場管理方:果品要標示凈重和毛重
之后,記者帶著這箱枇杷來到市場的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吳先生接待了海都君。
將果品倒出后,挑揀出七八個壞果,箱子底部同樣墊有一摞厚厚的紙,摸上去潮潮的,有點分量。吳先生說,果品不同,確實需要不同的包裝條件,但枇杷下面墊這么多紙,不合理。

▲市場負責人對攤主進行批評教育
隨后,吳先生帶著記者一起來到攤位前。經過了解,得知售賣枇杷的,是租在此攤位的陳姓果農。他辯稱,墊上紙張,可保護枇杷不被壓壞。工作人員現場對其行為提出批評,要求其標示水果毛重和凈重,避免誤導消費者。
林女士說,雖然市場以批發(fā)為主,但因物美價廉,且品種豐富,仍有很多福州市民來選購,“都是消費者,希望錢能花得明明白白”。
對此,吳先生表示,過度包裝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因此市場管理方明確要求每個攤主,要在收銀處寫明果品的凈重和毛重,市場的入口處大屏,也有此類提醒。接下來,他們將加強對攤主的宣傳,若發(fā)現誤導消費者情節(jié)嚴重的,將與攤主解除合同,以保護市民合法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