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月7日訊 據福州晚報報道 在澳大利亞讀書的小珍(化名)回福州后,右眼突然不舒服,看東西很模糊,有異物感,趕緊去看了醫(yī)生,結果發(fā)現眼角膜上皮缺了一大片,而問題出在矯正近視的OK鏡(即角膜塑形鏡)上。
戴舊OK鏡致角膜發(fā)炎
小珍今年17歲,接診她的是省級機關醫(yī)院眼科門診的林泰南副主任醫(yī)師。經過詳細檢查,林泰南發(fā)現,小珍右眼密布紅血絲,視力只有0.5,而左眼有1.0。在裂隙燈檢查下,可以看到小珍右眼角膜上皮缺了一大片,角膜中心的基質也出現了渾濁,屬于比較嚴重的角膜炎癥。
小珍自述,她有近視,右眼450度,左眼200度,12歲開始戴OK鏡,度數控制得不錯。去年,她出國念書,上周才回到福州,可一不小心,將右眼的OK鏡打破了,因為家中還有一副舊的OK鏡,她便取出其中的右鏡來戴,沒想到,才戴幾天眼睛就出現問題了。
接過小珍的OK鏡,林泰南檢查發(fā)現:在裂隙燈下,這個OK鏡顯示出了“傷痕累累”,鏡片邊緣甚至有缺角。林泰南看了下包裝時間,這個OK鏡是2017年6月生產的,早已過期。
“你是因為戴了過期的OK鏡,眼睛才出現問題的。”林泰南解釋,過期鏡片上有大量的蛋白質沉淀和劃痕,容易引起角膜缺氧,導致上皮缺損和角膜基質炎癥,嚴重的有失明的風險。
林泰南建議小珍,近期不要再戴OK鏡,并且要少用眼,多休息,同時使用消炎和修復角膜的滴眼液。
OK鏡并非人人可戴
林泰南介紹,OK鏡即角膜塑形鏡,是一種特殊的在晚上使用的隱形眼鏡。這種隱形眼鏡質地相對較硬,可以通過壓角膜,使角膜中央變平,從而改變角膜曲率來矯正近視。
OK鏡并非人人可戴。配戴者年齡必須在8歲以上,近視度數不能超過600度,散光不能超過150度。此外,配戴者不能患有眼部疾病,且無免疫功能低下的慢性疾病。符合這些條件后,還需要在醫(yī)院眼科門診進行散瞳驗光、測眼軸長度、查眼類疾病等一系列檢查。
林泰南指出,OK鏡是一種延緩近視發(fā)展的有效手段,對青少年進行性近視有抑制其發(fā)展的作用,但OK鏡是靠機械作用給角膜塑形,如果孩子幾天不戴,角膜的形狀就會恢復,視力也會下降。所以,它并不能徹底消除近視,而且并非人人適合,對配戴者的依從性和衛(wèi)生習慣有一定的要求。(記者 陳丹 通訊員 陳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