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8月31日訊 據福州晚報報道(記者 陳丹 通訊員 楊欽 陳文璇) 近半年來,福州的謝依姆胸口老是痛,她懷疑自己得了冠心病,還吃了速效救心丸。她到福州市第一醫(yī)院一查,發(fā)現(xiàn)胸痛的原因是半個胃“跑”到胸腔里去了。這是怎么回事呢?
長期飯后久坐不動
半個胃“跑”到胸腔里
謝依姆今年60多歲,前陣子莫名胸痛,她自己吃了速效救心丸,可癥狀并沒有緩解。后來,謝依姆到福州市第一醫(yī)院心內科就診,做了心電圖檢查,發(fā)現(xiàn)心臟挺好的。那么,這胸痛是怎么來的?為找到病因,心內科的醫(yī)生給她開了上消化道鋇餐,讓她查查食管和胃有沒有問題。檢查發(fā)現(xiàn),她的胃有一半“跑”到胸腔里去了。
隨后,謝依姆找到該院胸心外科的楊欽博士,楊博士是專門研究食管和胃的功能性重建的醫(yī)生。經詢問,楊博士了解到,3年前謝依姆的老伴病逝,打那以后,她要干的活少了很多,加上拆遷后搬到安置房居住,很多鄰居都不認識,很少串門,活動量大減。此外,她的孩子很少回家,多數(shù)時間她都是吃飽了就在家里看電視。這3年來,她的飯量有所增加,血糖和體重一直上升。
“她長期吃飽飯不動,飯菜積在胃里下不去,就會另找出口。”楊博士介紹,人體的胸腔和腹腔之間有膈肌,食管穿過膈肌上的洞即食道裂孔再連接膈肌下面的胃。
楊博士說,謝依姆長期餐后久坐不動,腹腔壓力增大,食道裂孔被撐開了一個直徑10多厘米的缺口,導致一半的胃由腹腔穿過食管裂孔進入胸腔,形成“食管裂孔疝”。不僅如此,謝依姆的食管比正常的25cm短5cm,難怪胃會往胸腔里走。
楊博士說,謝依姆的胸痛一方面可能是膈肌勒住胃帶來的疼痛,另一方面可能是胃液反流造成的食管黏膜灼燒感。
手術讓胃歸位
術后第五天出院
“由于是解剖結構的改變,目前沒有藥物能糾正食管裂孔疝,大多主張藥物控制其癥狀,癥狀嚴重者則需進行外科或胃鏡下手術治療。”楊博士介紹,謝依姆的食管裂孔較大,因此他擇期給她進行了腹腔鏡下的微創(chuàng)手術。術中將胃從胸腔拖下來,將疝囊剝離,縫合縮小了食管裂孔,然后將胃底折疊做了個人工胃底抗反流。術后第五天,謝依姆就出院了,醫(yī)生特別叮囑她今后盡量少食多餐,適量加大運動量。
楊博士介紹,造成食管裂孔疝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先天食管發(fā)育不全、肌肉張力減弱、長期腹腔壓力增高、手術后裂孔疝、創(chuàng)傷性裂孔疝等。他指出,經常有應酬又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以及50歲以上常年臥病在床的病人,都易出現(xiàn)食管裂孔疝。
楊博士說,高危人群預防該病首先要改變生活方式,不要吃過甜、過酸或油膩的食物,不要吃西紅柿、番薯、咖啡、茶等等,少量多餐進食,湯水一次不能喝多,睡前3小時禁食禁水。此外,進食后不要彎腰、臥床,要適量活動,睡覺宜枕高一點的枕頭。


 
          



